ESC新血脂指南公布(LDL,C,低一点,好一点,他汀严重肌肉症状少见)
新指南旨在确保应用他汀、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现有的降脂药物,尽可能有效地降低高危人群的LDL-C水平,因此建议高危人群的LDL-C水平一要达标,二要较基线水平下降50%。
新指南强调,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一点,好一点”,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尤应如此。
新指南还建议,成年人应至少进行一次脂蛋白(a)检测。Baigent指出,应该在40岁左右检测LP(a),这样可在心脏病或中风发生前确定其发生风险。
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新指南建议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鱼油补充剂(尤其二十碳五烯酸)。研究表明,这类患者补充鱼油可将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降低1/4。但目前不建议健康人补充鱼油。
新指南提倡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终生管理。鼓励不同年龄和风险水平的人群都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不吸烟和规律锻炼是最基本的措施。
指南工作组主席、英国牛津大学Colin Baigent教授指出,目前大量的证据表明,不论LDL-C基线水平如何,降低LDL-C都能预防心血管病。对于心脏病或中风极高危者,即使LDL-C低于平均水平,降低LDL-C也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
指南工作组主席、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François Mach教授指出,他汀的耐受性很好,真正不耐受的情况少见。大多数患者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其副作用很少,包括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可能引起肌病。
指南工作组主席、意大利米兰大学Alberico L. Catapano教授表示,这一建议是为了确保不论基线水平如何,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都要接受强化降低LDL-C的治疗。
当然,对于考虑怀孕或没有充分避孕的绝经前妇女,不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妊娠早期服用他汀会导致胎儿畸形,但女士在可能怀孕的情况下应避免服用他汀类药物。
而且,就安全性来说,LDL-C并没有最低阈值。即使LDL-C降到很低水平,也未发现有危险。
另外,对于75岁以上的人群,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证据有限。新指南建议,这类人群应综合考虑心血管风险水平、基线LDL-C水平、整体健康状况、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来决定是否应用他汀。
8月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9学术年会在法国巴黎拉开帷幕,会上公布了备受关注的欧洲血脂代谢异常管理新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点击下载原文】
来源:ESC官方网站
新指南更新了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分层,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糖尿病伴靶器官损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严重慢性肾病患者均归为极高危人群,这些人需要接受强化降LDL-C治疗。。不论患者是否有心脏病或中风,均适用特定风险分层的治疗目标。
但是,他汀的益处远远大于风险,在心血管病风险较低的人群中也如此。
在当前治疗下LDL-C已接近目标水平的患者,也需要额外治疗,以进一步将LDL-C水平至少降低5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美国心脏协会他汀安全性声明:他汀肝毒性仅万分之一,自行停药有危险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他汀是基石。在>40岁的美国人中,每4人就有1人服用他汀,但10%认为他汀有不良症状自行停药。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他汀安全性声明,指出他汀不良反应风险很低,其获益远大于风险。他汀引起的肌肉损害和肝毒性最常见,但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不足千分之一,肝毒性风险约万分之一。房颤确诊1月内,静脉血栓风险也高!瑞典研究
众所周知,房颤患者容易出现动脉血栓栓塞,主要是缺血性中风。一项瑞典全国性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患者也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房颤1个月内风险较高。因此,研究者强调,确诊房颤后应尽快接受抗凝治疗,这样可同时预防缺血性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青岛市立医院学者研究称,预测介入治疗CTO后心功能有新指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学者研究提出,微循环阻力指数能够提早且可靠地确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择期行PCI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而且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中,hs-CRP是预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hs-CRP升高的患者即使是择期开通了闭塞血管,也会出现微循环障碍,提示预后不良。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5:20: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