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亲增加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尤其丧亲后一周,瑞典研究)
近日发表在JACC子刊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心衰患者受此打击,则会增加死亡风险,尤其是家人去世后第一周。
各种情况下,尤以幼子夭折(增加31%的风险)或配偶/伴侣离世(增加113%的风险)死于心衰风险显著。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生失去至爱,总让人深陷悲痛心碎。

如果不幸经历两次打击,则患者死于心衰的风险增加35%,高于一次打击(28%)。
这还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和交感神经系统,而二者都是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反应的主要特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Hua Chen et al, Bereavement and Prognosis in Heart Failure: A Swedish Cohort Study, JACC: Heart Failure (2022). DOI: 10.1016/j.jchf.2022.05.005
这项研究共对瑞典心衰注册研究中50万人进行了分析,在平均3.7年的随访中,有58949人经历了丧亲之痛。
而且研究者发现,患者死于心衰的风险在丧亲后一周最高达78%。
研究者表示,研究提示,对于失去亲人的心衰患者可能更需要家人、朋友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更多去关注,尤其是丧亲后不久。
研究者表示,丧亲之痛可能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 轴,这是一种调节压力和情绪反应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
研究显示,家庭中幼子夭折增加心衰患者10%死亡风险,配偶或伴侣离世会增加20%的死亡风险,孙子辈亡故增加5%死亡风险,手足身亡增加13%死亡风险。不过在父母去世未发现这种关联。
0000
相关推荐
宅男宅女注意:每周至少应花2小时亲近大自然才能促进身心健康
我们都知道,多去户外对身体有益。但在大自然中待多久才能产生有益影响?近日,《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提示,每周至少花2小时亲近大自然,是促进身心健康的关键阈值。这项覆盖近2万名英国人的研究显示,与从不亲近大自然的人相比,每周至少花2小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人身心健康的可能性更高,但每周去公园、森林、海滩等自然环境中玩耍时间不足2小时的人并没有获益。国人预期寿命77.4岁,医生密度千分之二!2021世卫报告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1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数据如下:中国数据出生时预期寿命合计(2019年)77.4岁男士(2019年)74.7岁女士(2019年)80.5岁出生时健康预期寿命(2019年)68.5岁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收入>10%的人口比例(2011~2018年)19.7%杨进刚阜外2023-09-16 11:47:19
0000中国因慢病致贫风险高!PURE研究全球18个国家的家庭分析
近期,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一项的最新分析发现,家庭中有心血管病等慢病患者(慢病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会明显增加,中国、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的慢病家庭的灾难性支出风险最高。灾难性医疗支出定义为人均自费医疗支大于人均有效收入的40%。中国慢病家庭医疗支出占家庭有效收入的比例为16.3%,高血压家庭为11.4%,正常家庭占5.8%。华南地区退行性瓣膜病较为普遍!广州学者研究
近日,广州心脏研究最新分析表明,华南地区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较为普遍,随着疾病进展,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增加。研究显示,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年发病率为1.7%/年。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65-74岁、75-84岁和≥85岁中分别为30.6%、49.2%和62.9%。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所致主动脉瓣狭窄,平均跨膜压差每年增加5.6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