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中年时期血压升高,老年脑萎缩明显)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柳叶刀神经病学子刊发表的一项基于1946年英国出生队列的研究表明,中年时期如果出现高血压或者血压大幅升高,老年时大脑体积明显缩小,且容易出现白质病变,但认知功能以及与痴呆相关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负荷不受影响。 研究者指出,40~60岁期间是一个敏感时期,此时高血压和血压升高对将来大脑健康有较大影响。 因此,应在40岁或40岁以前开始监测血压,一旦发生高血压,就要及早干预,以尽量降低高血压对大脑健康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502名出生于1946年的非痴呆老年人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人在36~69岁期间接受5次血压监测,并在69~71岁时进行大脑核磁检查、β-淀粉样蛋白PET检查以及认知功能评估。 研究者发现,≥53岁时出现高血压以及43~53岁期间血压大幅升高的人,70岁左右时出现脑白质病变的可能性增加。例如,43~53岁期间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10 mmHg,脑白质病变分别增加7%和15%。 43岁时血压较高以及从36岁起血压明显升高的人,70岁左右时大脑体积明显缩小。43岁时收缩压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70岁时大脑体积缩小6.9 ml。 研究者发现,并没有证据支持中年时期血压升高影响认知功能或大脑β淀粉样蛋白负荷。 但是,他们认为,随着年龄增大,中年时期出现高血压或血压升高的人迟早会出现大脑功能下降,比如思考和行为受损。 来源:Associations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cross adulthood and late-life brain structure and pathology in the neuroscience substudy of the 1946 British birth cohort (Insight 46):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Neurology, Published: August 20, 2019
反射性晕厥,有神经内分泌激素参与!北大人民医院刘文玲等文章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等发表综述文章指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反射性晕厥的一种类型,既往认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的原因,但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激素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其单独或协同作用,引起晕厥。吃糖多,伤大脑!美研究
糖果和饮料甜甜的,五颜六色,是很多儿童青少年的心头好。但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在大鼠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青春期每天喝含糖饮料有损成年后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中,可能主要通过肠道菌群发生的变化而导致了学习记忆能力的受损。研究者发现,肠道富集副拟杆菌,与记忆能力受损有关,而生命早期吃糖会增加这种细菌。鉴于海马体在认知功能中的重要性,研究者观察了多吃糖对海马体的影响。细粮与心血管病无关,但中国除外!美国学者Meta分析颠覆认知
既往大量研究发现,经常吃精制谷物(细粮)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关。因此,当代指南建议人们多吃粗粮食物,以预防和控制多种慢性疾病。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增加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李小鹰:老年肌少症未受到足够重视
李小鹰教授老年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衰弱的表现之一,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肌少症特别是下肢肌肉减少带来的下肢肌力减退者容易发生跌倒,从而增加骨折风险,进而引起卧床时间增加、感染及心血管事件风险也增加,导致预后不良,死亡风险增高。患病率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5:15:430000阜外医院ICD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经验:年轻和有晕厥史者是猝死高危人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侯翠红等研究发现,年轻、既往有晕厥或心室颤动史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更能从植入ICD中获益。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部分患者会猝死,猝死的原因大多为室性心律失常。既往研究显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