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生和刘静Nature子刊盘点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年超3000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仅27篇在顶级期刊)
作者指出,临床研究的量上去了,但质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比如在2017年发表的约3000篇心血管病方面的论文,仅27篇刊登在《欧洲心脏杂志》、《循环》、《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这些顶级期刊上。
加强学术交流,注重在学术会议和高质量期刊传播研究结果。
作者指出,临床研究当前存在的短板有待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去提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心血管病科学研究的日益发展,必将为国人心血管健康带来极大的改善。
此外,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转化到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也尚需走一段长路。
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以提高医院出院数据和医保数据的可用性;
近日,Nature子刊发表了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和刘静两位教授述评文章,称当前中国心血管研究虽有不足之处,但预计十年内,研究质量持续提高并将赶上发达国家。
不过,中国政府已着手加强卫生信息系统管理,尤其是医院出院数据库和医保数据库。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多临床数据庞大,但不便于研究者使用。很多研究规模小且仍靠人工收集数据。而地球另一端的欧美,行政数据和医保数据已成为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资源。
中国科学论文的发表占整体的18.6%,仅次于美国。
研究者指出,高质量、设计严谨的研究,意味着重要临床数据的产生,和临床实践的优化和革新,这在当前迫切需要。
此外,从学术组织到心脏病学家都比较关注临床研究的发展。
临床研究要注重质量,尤其是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和注册研究;
除了政府投入外,企业投资也在一直增加,有超出1/4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注册的心血管病研究由企业资助。
来源:Liu J, Ma C. Current state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 China. Nat Rev Cardiol. 2019 Aug 9.
有投入就有回报。截至2019年7月,中国大陆地区有15000项临床研究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注册。
提高科研能力,加强交流合作,以促进多方合作以及提高研究质量;
除了研究的量的大幅上升,一些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也“掷地有声”,颇有影响,比如BRIGHT 试验,CSPPT试验和DKCRUSH-V试验等。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投入超出了6亿人民币,资助了多于50项心血管病相关项目。
除了一些患者登记的建立,比如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建立的中国心血管病登记(CVDR)外,一些高质量的旨在改善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在增加。
此外,大型注册研究也已建立,比如CCC Project,China PEACE和China-AF注册研究等。这些注册均会在推动中国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有所作为。
随着科学研究的稳步增加,科学论文也水涨船高。2017年有多于36万篇论文发表在不同国际期刊上。
心血管领域研究质量10年内有望赶上发达国家
作者介绍,10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心血管病,中国在临床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2018年,国家科学基金投入了2.59亿元人民币资助了594个心血管系统相关项目,是2004年投入的10倍。
临床研究“质”滞后于“量”:改善可从4方面着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传统起搏器可安全做核磁共振检查
传统起搏器和电极导线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的强磁场中会出现诸如发热、异常感知和起搏等现象,严重时可致电极头端发热、灼烧心肌导致穿孔,或使起搏感知异常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植入传统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喝牛奶,增癌症风险!?中国CKB研究50万人群新分析
近几十年来,尽管中国乳制品(主要是牛奶)消费量大幅增加,平均摄入量从1992年的14.9克/天增加到2012年的24.7克/天,但仍远低于西方国家(例如2015年美国的摄入量约为400克/天)。近期,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研究)显示,摄入乳制品增加与癌症、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淋巴瘤风险增加有关。阜外医院吴永健等研究称,对于一站式杂交手术,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阜外医院吴永健、张倩发表研究表明,在“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中,替格瑞洛确实表现出了比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效果。研究者发现,替格瑞洛从给药后第2个小时起即表现出了比氯吡格雷更强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但他们还发现,在首剂研究药物后6h替格瑞洛组才达到适宜的PRU水平(PRU<235),这和我们熟知的替格瑞洛的起效时间相比是明显推迟的,即使是首剂90mg的替格瑞洛。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00:48
0000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二甲双胍、氨氯地平、氯吡格雷常发生用药错误
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质量缺陷,是患者用药面对的三大风险。发达国家医疗失误中用药错误占18.3%。仅在美国,用药错误每天至少造成1人死亡。那么中国情况又如何?近日,首份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临床安全用药年度报告(2018)给出了答案。这份报告由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联合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18年用药错误较2017年增长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