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二甲双胍,氨氯地平,氯吡格雷常发生用药错误)
严重用药错误前三位: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甲氨蝶呤片
与2017年相比,2018年患者及家属发现错误占比升高4.19%,为8.28%。
近日,首份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临床安全用药年度报告(2018)给出了答案。
知识欠缺为首要引发错误因素
盐酸万古霉素:2例由于静脉滴注速度过快,1例还出现血压急剧下降;2例由于药物稀释不足、浓度过高,分别出现皮肤发红和皮疹;2例由于合并肾功能不全但为按肾功能状况调药,出现血药浓度过高、白细胞减少和急性肾衰竭。
头孢哌酮舒巴坦:均发生于合并肝肾功能损伤者。头孢哌酮经胆汁排泄,肝损伤者应选择肝功能影响小的其他抗菌药物;舒巴坦经肾排泄,肾损伤者需调剂量。
涉及药品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二甲双胍、氨氯地平、氯吡格雷、注射用头孢呋辛、阿司匹林,占用药错误总例数的16.03%。
2018年,11761例用药错误按发现人次共12182例次,其中74.92%由药师发现,医生和护士分别为7.63%和9.01%。
甲氨蝶呤片:3例为患者理解错误(每周1次误作每日1次);1例为医生开错处方(每周1次误开为每日1次)。
硝酸甘油片(11例):舌下含服误为口服或口含;
氯吡格雷:不同厂家产品相混,如泰嘉与波立维。
此外,2018年用药错误所涉及的形式音似药品中前5位包含的心血管相关药物如下:
用药错误内容包括6项:品种(适应证、品种、禁忌证和剂型)、用法(给药途径、顺序、漏给药、给药技术和重复给药)、用量(数量、规格、用量、给药频次、给药时间和疗程)、相互作用(溶媒、配伍、相互作用)、患者身份和其他。
2018年11761例份报告中,严重用药错误共107例,占0.91%,均为第三层级;B级比例最高为80.09%,其次是C级。
74.92%的用药错误由药师发现
其中给药途径错误前十位中包括的心血管药物如下:
氨氯地平为品种、数量和相互作用。
其中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错误主要为品种、数量和重复给药。
引发用药错误的因素排在前5位的是知识缺乏(24.18%)、疲劳(14.61%)、形式音似药品(12.61%)、培训不足(12.49%)和技术不熟练(9.28%)。
来源:张青霞, 王亚崴, 李晓玲, 等.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临床安全用药年度报告(2018).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 2-8.
其中2018年收到的用药错误最多达11761例,较2017年增长了12.03%。
据悉,用药错误分A~I级9级,其中A级为第一层级(错误隐患),B~D为第二层级(发生错误,但未造成伤害),E~H级为第三层级(发生错误且造成伤害),I级为第四层级(发生错误并致死)。三、四层级属于严重用药错误。
前列地尔注射液(10例):静脉注射或入小壶误为大容量静脉滴注;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10例):静脉注射误为雾化吸入;
氯吡格雷为品种、相互作用和重复给药。
二甲双胍为品种、数量和给药频次。
盐酸吗啡注射液(10例):皮下注射误为肌内注射、皮试或其他。
用药错误内容上升幅度最高的是给药途径
这份报告由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联合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
报告指出,导致错误的主要因素为培训不足、知识欠缺,个别为疲劳、马虎或计算机操作错误。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发达国家医疗失误中用药错误占18.3%。仅在美国,用药错误每天至少造成1人死亡。那么中国情况又如何?
严重用药错误所涉及的药品排在前3位的是盐酸万古霉素(6例)、头孢哌酮舒巴坦(6例)和甲氨蝶呤片(4例):
2018年用药错误较2017年增长12.03%
阿托伐他汀钙片:主要是立普妥与同一厂家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多达一、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可多华和阿奇霉素等相混;
2018年较2017年,用药错误内容占比上升幅度前3位者为给药途径、其他和适应证,升幅分别为2.25%、1.95%和1.41%。
厄贝沙坦片:主要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及不同厂家品种相混;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与普通片相混,与同一厂家的福辛普利钠片或缬沙坦胶囊等相混);
报告显示,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自2012年9月上线到2018年年底,共收到用药错误40873例。
阿司匹林为品种、数量和用量。
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质量缺陷,是患者用药面对的三大风险。
这5项因素引起共10945例次(73.17%)的用药错误。
磁共振或许重新定义心衰!正常心肌<80%死亡风险高
心衰,从伴有心衰风险到发展为终末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就此将心衰分为A~D四个阶段。在美国,10年内有多达800万心衰患者,其医疗费用突出在有症状的C阶段和D阶段,但是无症状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能是有症状患者数量的两倍。对于那些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是从A阶段过渡到B阶段的标志。Lancet刊登51例患者随机研究:“治愈”的扩心病患者能否停药?
阜外医院张健等曾发表一项研究称,对于高血压心衰患者,如果给予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以是三成患者“治愈”。即: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明显缩小。但问题是,这些看起来已和正常人类似的患者,能否停药?最近,Lancet一项随机研究仅仅入选了51个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病例报告】换了降压药后,脸怎么肿了?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朱爱军、姚丹艳等曾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住院几天后,唇部和脸部就肿胀了。79岁的他,是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住的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一直服用依那普利10mg,1次/d,未规律测血压。脑梗死病史7年,胃窦炎病史多年,未服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头孢菌素类致面部浮肿过敏史。主动脉瓣置换术前,怎样评估?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文章
八成以上主动脉瓣狭窄属于退行性病变。对于这类病变,主动脉瓣膜置换是唯一病因治疗方式,包括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但是,瓣膜狭窄也不仅仅是瓣的问题,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瓣膜本身之外的心脏损害。如何更好掌握患者干预时间和手术策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孟真在我刊指出,目前对主动脉狭窄患者术前心脏损害评估重视不够,而心脏本身改变与患者的预后强烈相关。宁光等新研究提示,我国有4.5亿人为代谢综合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中国成人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已达33.9%,估计中国有4.5亿人为代谢综合征。之前,该团队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估计超过1亿,已达“警戒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