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第五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的基础检测)
图22 Valsalva动作
7.1.1 Valsalva动作
试验中,使用无创逐搏连续血压仪及心电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监测。初始时相(第1阶段,起始的2~3秒),血压由于暂时性左心室充盈增加而略上升。由于用力呼气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后(Ⅱ阶段),静脉回心血量的急剧下降可造成正常个体的血压降低、心输出量的下降,并通过人体的压力反射引发代偿性心率加快。
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须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以详尽检测心血管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功能活动,力图确认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是否为晕厥发生的根本原因。
Valsalva动作所引发心率及血压变化的四个时相及其说明请见图22A和22B。在检测的过程中,嘱患者闭住声门用最大力量进行呼气15秒,即闭住鼻子和嘴做用力呼气动作,或向一个具有40 mmHg气体阻力的闭环系统用力呼气。
注:A:正常Valsalva反应。最初,随着胸内压的上升及静脉回流的下降,出现血压显著降低(Ⅱ阶段)。Ⅱ阶段末期及IV阶段,反射性的心率增加及血管收缩所产生的血压“过度调节”证实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保持着调控。B: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患者的病理性Valsalva反应。缺乏心率上升(Ⅱ阶段)以及血压恢复的延迟(IV阶段)是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降低的特征性表现。BP:血压;CO:心输出量;ECG:心电图;exp:呼气;HR:心率;ins:吸气;RESP:呼吸;TPR :总外周阻力。
该现象被称作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由心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所控制的。血压、心输出量以及总外周阻力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起伏现象。这种振荡是由于节律性呼吸活动导致胸内压的变化所引发的。
图23 一例正常的Valsalva反应(A)和一例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患者的Valsalva反应
7.1.2 深呼吸试验
如此,人体通过心率的增加以及血管的收缩对抗低血压的发生。最后,当患者停止用力呼气(Ⅲ阶段)并开始正常的呼吸时(Ⅳ阶段),胸腔内过度的气体压力骤然降低,此时,可以观察到在心率正常的情况下,患者血压典型的“过度调节”。
请见在线视频连接:Supplementary material online,Video 2。感谢Dr.Jean Pierre Ndayisaba, Innsbruck所奉献的视频制作。
图24 情境性晕厥(咳嗽、举重、铜管乐器或唱歌)患者出现的严重低血压的Valsalva反应
同时,低血压通过另一种代偿性自主神经的反射活动,即血管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加,造成人体系统血管阻力(总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
正常的心率反应(1)与严重的低血压(2)以及可重复出现的主观症状(头晕)共同存在。BP:血压;b.m.p.:每分钟心跳次数;Dia :舒张压;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ys:收缩压
测试最好在中午前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房间温度应控制在21~23℃之间。检测前3小时起,患者应禁食;检测当日,须避免吸烟(尼古丁)以及饮用含有咖啡因、茶素或牛磺酸的饮料。
在深呼吸试验中,患者需要在连续心率和血压的监测下进行频率为6次/分钟的1分钟深呼吸。在健康个体中,心率在吸气时加快,在呼气时减慢(请见图25A及在线视频连接:Supplementary material online,Video 3)。
由于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可以提供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全面评估,因此,对于不同的临床问题,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自主神经功能的测试方法。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注:A:健康个体正常Valsalva反应的四个时相。Ⅰ阶段:肺部气体充盈压上升,使胸内压升高及每搏输出量短暂增加(机械效应)。Ⅱ阶段:最初,由于胸内压的增加和静脉回流下降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血压下降(Ⅱ阶段早期);交感神经对血管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对心脏控制下降。Ⅲ阶段:病人停止加压呼气;血压短暂下降(机械效应,Ⅰ阶段的镜像改变)。Ⅳ阶段:胸内压力恢复到负压,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交感神经引发的血管收缩造成的血压“过度调节”,证实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保持着调控。心率的下降是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影响。B: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患者的病理性Valsalav反应。缺乏心率上升(Ⅱ阶段)以及血压恢复的延迟(Ⅳ阶段)是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降低的特征性表现。
7.1.1.1 Valsalav动作的视频演示
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应由受过专业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培训并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解释的专家进行。检测所需设备包括:连续逐搏血压仪、心电监护仪、电动倾斜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设备,以及根据测试所需的其它专业设备。
7.1 正确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方法及其解释
在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个体中,深呼吸时心率的变化(即所谓的呼气/吸气指数,或E/I指数)≥15次/min。而在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患者中,由于分布于心脏的副交感自主神经纤维的退变,心率的变化在深呼吸时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消失。通过总外周阻力振荡性的下降,以及非神经性呼吸介导的血压和心输出量波动的出现,也可以证实患者血管交感神经调控的缺失。
7.自主神经功能的基础检测
介入治疗CTO病变,远期预后优于药物!新疆医大马依彤等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依彤等发表研究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冠脉介入的远期预后优于药物治疗,在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中亦如此。本研究发现,随访时间为15(10,33)个月,对于CTO病变患者而言,冠脉介入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1.8%vs.9.4%)及整体MACCE的发生率(7.7%vs.18.8%)。杨进刚阜外2023-09-18 09:47:020000“坐着、平躺、侧卧”哪种玩手机方式最好?其实是"奥特曼"姿势!
有调查称,中国人每天玩儿3小时手机,位居全球第二。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一天大约要看150次。疫情期间,可能这个数字会更高。当然,在武汉值班的医生一眼手机也不能看。如果我们低头玩儿手机,会怎么样?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5:080000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称,正常人左、右心室收缩显著差别,或致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不理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等研究提示,健康人群的左、右心室收缩期做功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收缩期做功顺序因人而异,但舒张期做功顺序,右心室始终在前。研究者发现,正常人群收缩期的心室机械做功中,并非总是左心室在前,也不是左、右心室高度同步,左心室射血先于右心室的比例占48.0%;右心室射血先于左心室占46.0%;6%的正常人左、右心室同时射血。青少年糖尿病,要早防微血管并发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几乎每10年就翻一番。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中国5~17岁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率为0.19%。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称,在青少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在30岁前已出现微血管并发症。本研究有六成人出现了至少1种微血管并发症。28.4%发生≥2种微血管并发症。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7:11:4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