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文章反对世卫组织(减量,饱和脂肪建议)
他们认为,这样或会导致降低一些营养密集食物的摄入,而这些食物对于预防疾病和改善健康状况很重要。
但是近期这一建议遭“喷”,其中对“打杀”反式脂肪酸毫无异议,主要为饱和脂肪抱不平。
去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就成人和儿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发布了指南草案。
他们强调,就疾病风险而言,不同饱和脂肪是不一样的,而且所在的食物基质(整体食物中的纤维和矿物质等物质)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可能比饱和脂肪本身更重要。
[3] DiNicolantonio JJ, Lucan SC, O'KeefeJH. The Evidence for Saturated Fat and for Sugar Rela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og Cardiovasc Dis, 2016, 58(5): 464-472.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ll forpublic comments on the draft WHO Guidelines: 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trans-fatty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04 May 2018.
来源:
其中一条就是饱和脂肪摄入(奶酪、全脂牛奶、黄油等食品中含有)不超过日总能量需求的10%,并建议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性鱼类、菜籽油、坚果或种子中含有)替代。
相关专家在BMJ指出,这一建议未能考虑一些特别的脂肪酸和特别食物来源的饱和脂肪所带来的健康获益,证据不够充分。
相关专家还有其他隐忧,根据既往数十年相关经验,对总饱和脂肪的关注或会误导政府部门、消费者以及食品工业,从而潜在推动了低饱和脂肪但富含精制淀粉和糖等食物的广泛流行。
相关专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这份草案之所以这样建议主要基于一项对84项随机对照的荟萃分析,但这些试验只关注了总的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而忽略了食物的来源;而且应用的是替代性措施。
[1] WHO draft guidelines on dietary saturated and trans fatty acids: time for a new approach? BMJ. 2019. DOI:10.1136/bmj.l413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而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糖摄入多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饱和脂肪与心血管病和死亡间的相关证据并不清晰。
比如有研究发现,如果冠心病患者连续数周食用高糖食品,就会出现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低HDL-C以及血小板功能改变等异常表现。
相关专家表示,强烈建议基于整体食物实现健康饮食,希望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考虑关于总饱和脂肪摄入的指南草案。
人们发现,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事实上较为复杂,还有研究提示,某些饱和脂肪酸或许还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比如可以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A型血人易早发中风,O型血最安全!美48项研究分析
美国马里兰大学学者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一个人的血型或与早发脑卒中风险相关。研究发现,与晚发脑卒中与从未发生过脑卒中的人相比,早发脑卒中的人血型为A型可能性最大,而O型可能性较小。与健康人群相比,早发与晚发脑卒中者也更可能是B型血。在对性别和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A型血早发脑卒中风险要比其他血型的人高16%,而O型血的人则比其他血型者脑卒中罹患风险低12%。全球男女平等榜单:中国总体优于日韩,但健康指数垫底
常言说得好“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前不久China-PEACE研究发现,与<70岁的中国男士相比,同年龄的女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死亡风险要高60%。不过这也是性别之差的一角而已,近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平等报告》对全球男女平等状况做了大比拼,其中中国的性别健康平等指数得分垫底。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女婴和男婴出生比率下降,该指标全球最低。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5:56:16
0000【阜外医院危重病例】祸不单行:慢血流、分支闭塞、支架内血栓和对比剂过敏性休克同时发生
医生是一项有挑战的职业,临床上总会遇到不一样的紧急情况。阜外医院杨跃进、李向东等就曾遇到这样一则险象环生的特殊病例。患者为61岁男性,因“间断胸闷7年”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搭桥后双联抗血小板,喜忧参半!Meta分析
关于心脏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否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8月9日,JAMA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示,心脏搭桥术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CK-MB该退出历史舞台! 欧洲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
近日,欧洲心脏协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指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诊断心梗方面已无用武之地,CK-MB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不同时代采用的急性心梗诊断生物标志物CK-MB最开始的横空出世,是检测急性心肌损伤的重大进步,相比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等,CK-MB更敏感和更具特异性。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0:20:38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