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危重病例,祸不单行,慢血流,分支闭塞,支架内血栓和对比剂过敏性休克同时发生)
在冠脉介入术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后果多很严重。但值得一提的是,术前碘对比剂过敏试验的可靠性很低,因此术前识别对比剂过敏高危患者,对防止严重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发生尤其重要。
抢救期间开通D2,恢复TIMI血流1级,但出现支架内血栓和D1闭塞。患者症状再次加重,并出现胸痛,给予吗啡止痛,反复扩张前降支支架后血栓减轻。经多次尝试导丝进入D1,血流恢复TIMI血流2级,但再次出现支架内血栓。
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90%狭窄,第一对角支(D1)和D2从病变起始部和中间发出;右冠脉中段原支架通畅、远段70%狭窄。遂给予冠脉介入治疗。术前血压100/80 mmHg,常规碘过敏试验阴性;此外,患者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给予多巴胺3 mg静推及硝酸甘油0.1 mg冠脉内注入,前降支血流恢复。但血压难以维持,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血压升至100/50 mmHg。考虑患者为对比剂过敏性休克,更换管道及对比剂,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 静推×3次,肾上腺素2 mg 静推 15 μg/min泵入,多巴胺500~1000 μg/min泵入,10 min后血压稳定。
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重中之重,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首选)等维持血压稳定,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来抑制过敏反应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情况给予氨茶碱、阿托品、吗啡、速尿等药物。
患者发生低血压休克,为什么考虑是对比剂过敏性休克所致?杨跃进等指出,这主要是基于患者虽有慢血流,但在很快恢复血流后血压并未稳定。不考虑分支闭塞所致,是因为最初闭塞的D2很小,不致引起如此严重的低血压休克。另外,在给予肾上腺素及甲基强的松龙后血压才得以稳定。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其中,慢血流和分支闭塞也可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其后发生的支架内血栓则是在休克和慢血流基础上的继发改变。
来源:李向东,杨跃进,高立建,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并发慢血流、分支闭塞、支架内血栓和过敏性休克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001.
此时,患者病情已稳定,血管内超声示:前降支和D1支架均贴壁良好,未见支架内血栓。30 min后造影示:D1 和D2血流≥TIMI 血流2级、无支架内血栓,右冠脉通畅无血栓,结束手术。
医生是一项有挑战的职业,临床上总会遇到不一样的紧急情况。阜外医院杨跃进、李向东等就曾遇到这样一则险象环生的特殊病例。
患者为61岁男性,因“间断胸闷7 年”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
补充肝素10 mg,测活化凝血时间示303 s,于D1置入支架1 枚并对吻,前降支及D1 TIMI血流3级,但前降支支架内仍有血栓。于前降支原支架处置入Firebird2 3.5mm×23.0 mm支架1枚覆盖血栓,并给予替罗非班泵入。
这个患者特别之处就在于慢血流、分支闭塞、支架内血栓及对比剂过敏性休克同时发生。
术后替罗非班续泵入24 h后停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在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后好转出院。
对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高危患者,术前要建立好静脉通路,预防性应用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尽量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术中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憋气、恶心、血压降低等过敏反应,要及时吸氧、保持气道通畅。
在手术过程中,在前降支置入一枚支架后,出现慢血流和D2闭塞,血压突降至50/30 mmHg,同时患者诉胸闷、憋气,并持续咳嗽。
阜外贾玉和等研究称,心腔内三维超声辅助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可行
经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常规射频消融使用的导管需要使用造影剂及X线进行定位和引导。阜外医院贾玉和、孙丽娜等发表研究称,对于伴造影剂不相容的心房颤动患者,心腔内三维超声可以替代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声辅助房颤射频消融。而且心腔内三维超声不延长手术时间,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可避免穿刺房间隔的并发症,提高穿刺准确性。姚焰:哪些心血管介入治疗该使用抗感染药物?
近年来抗菌药物耐药性和院内感染死亡率急速增加,心血管放射介入操作中抗菌药物怎么预防性应用?阜外医院姚焰和樊晓寒两位学者就相关国外指南推荐进行了阐述。介入操作抗菌药物的预防性操作指南推荐血管介入包括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溶栓、动脉封堵和支架植入术: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4:45:50
0001Circulation文章称,BNP高还能预测衰老
近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英国研究提示,60来岁的人如果血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值,提示未来十年内身体变弱、走路变慢或平衡能力变差的可能性较高。该研究显示,NT-proBNP水平升高与平衡能力和体力变差关联密切,比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甚至吸烟与身体机能的关联更紧密。上海仁济医院学者称,心脏MRI筛查可早期检测SLE患者的心肌受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学者研究称,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可能存在严重心脏受累。研究者表示,迄今为止,由于缺乏可靠的检查方法,SLE导致的心脏受累的筛查并不理想,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SLE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脏病。ESC急性深静脉血栓诊治共识十大要点:临床体征和症状变化大且不特异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主动脉外周循环和肺循环以及右心室功能工作组联合发布了关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管理的共识。其中要点如下: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变化大且不特异,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红斑以及伴有不明发热的发绀。2.对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推荐应用改良的wells评分两分类法进行评估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