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杂志3,9万猝死人群研究,三成猝死者在事发前三月内曾去过急诊科)
研究者回顾性地分析了2007~2018年加拿大38,906例院外心脏骤停并转到急诊室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6.5岁,女性不到1/3,11.5%有心梗史。
不过一项研究对3.9万院外猝死的研究发现,三成猝死者在三月内去急诊看过病,也有人曾去社区医院看过病。
[2] Yael L. Maxwell. Warning Signs: Many Cardiac-Arrest Victims Visited Doctors, Emergency Rooms Prior to Events. TCTMD. May 10, 2019
而且,许多猝死患者也并无典型的胸痛症状。
其中11,459人(29.5%)猝死前三月内曾去急诊看过病。
[1] Shuvy M, Koh M, Qiu F, et al.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prior to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Resuscitation. 2019; Epub ahead of print.
有93.2%在当年曾看过病,70.1%在90天内看过医生。
在90天内去过急诊室或住过院的患者,与没去过急诊室或住过院的患者相比,死亡率略低。
研究者指出,识别急诊就诊的高危患者,可更好地预防猝死,但有难度。因为一些先兆症状并不特异,比如胸痛、气短等。
来源:
这些人分别有27.7%、12.7%和1.7%接受过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和搭桥。3.8%植入起搏器,5.6%的患者植入了ICD,仅0.7%的患者接受了负荷试验。半数做过超声心动图。
猝死的发生猝不及防,往往突如其來。
尽管如此,仍有68%的人在心脏骤停当天死亡,87%在一月内死亡。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急诊中有23.6%诊断不确定,14.4%为心血管病,12.0%为呼吸系统疾病,10.7%为受伤或中毒,6.1%考虑精神或行为疾病。
研究者认为,需要进行“新的研究”,以发现猝死高危人群。
心衰前期筛查,迫在眉睫!JACC心衰子刊主编文章
全球1%~3%的成年人有心衰,而患病率仍在上升,此外心衰死亡率也依旧较高,5年死亡率为50%~75%。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35岁的中国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约有1139万心衰患者。近日,JACC心衰子刊的主编BiykemBozkurt发文指出,应该加强心衰前期患者的筛查和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7:37:05
0001【高血压与糖尿病是难兄难弟】收缩压升高20 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增58%
作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两大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像“难兄难弟”一样,往往如影随形。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高血压与糖尿病拥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享有共同的发病土壤,包括年龄增加、吸烟、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等。女士吸烟增3倍脑动脉瘤风险
脑动脉瘤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出血,就可能带来致命风险。而不幸的是,近期一项美国和加拿大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女烟民风险高!研究显示,如果一位女士吸烟,那么其动脉瘤罹患风险是不吸烟女士的4倍;但如果这位吸烟的女士还有高血压,那么这种风险是不吸烟女士的7倍。这项研究对545位30~60岁接受脑部扫描的女士进行了研究。影像学检查显示,这545位女士中有152人罹患未破裂脑动脉瘤。有心血管病,肌肉质量和力量会较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肌肉功能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肌肉质量和力量低下,可导致多种疾病预后不良。而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最新分析发现,慢病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均更低,而且随着患慢性病的个数和年头,握力差、上肢肌肉质量低的比例更高。研究显示,得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阻肺任何一种疾病,均与握力和上肢肌肉质量下降有关,而且患病年头越长,风险越高。中国学者在Hypertension发表研究称:中国高血压前期产妇生产后代谢综合征风险增6.5倍
怀孕是个神奇的过程,但也对孕妇心血管系统是一个挑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牛建民等发表在Hypertens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压水平虽在正常范围但偏高的孕妇,即处于高血压前期,生产后增加6.5倍的代谢综合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