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前期筛查,迫在眉睫!JACC心衰子刊主编文章

全球1%~3%的成年人有心衰,而患病率仍在上升,此外心衰死亡率也依旧较高,5年死亡率为50%~75%。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35岁的中国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约有1139万心衰患者。
近日,JACC心衰子刊的主编Biykem Bozkurt发文指出,应该加强心衰前期患者的筛查和管理。
文章指出,一提癌前病变,很多患者就心生警惕,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极其上心,但心衰也有心衰前期(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但无症状)一说,却并未被医生广泛采用,患者也不理解。
事实上,目前识别心衰风险的手段已有很大进步,在心衰还没露出“马脚”前就能检出异常心脏结构或功能,当前预防心衰的手段也有明显进展。
作者指出,鉴于当前心衰患病率的上升以及心衰疾病负担的增加,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心衰危险因素的流行,需要及早发现和预防心衰。
2022年美国心衰指南指出,对于A期心衰(疾病前期)患者,可筛查利钠肽(BNP),并给予团队为基础的管理,包括优化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
STOP-HF 研究证明,对基线时有心衰风险的患者,每年监测一次 BNP水平,并对BNP≥50 pg/ml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管理等,明显减少了左心室功能障碍或心衰的发生。
此外,PONTIAC试验显示,对NT-pro-BNP >125 pg/ml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无心血管病患者,给予RAS及β阻滞剂的强化治疗,也明显降低了心血管住院率和死亡率。
作者指出,关于心衰的筛查并未常规纳入临床实践,覆盖范围也尚不明确。
除了利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外,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也越来越被认为是心衰的风险因素,并有助于识别那些可从特定治疗手段降低心衰风险而获益的患者。
考虑至此,作者建议,应定期筛查有心衰风险的患者并监测进展,给予更为严格和优化的治疗、紧密的随访。
作者强调,临床医生要了解心衰前期的诊断标准以及利钠肽为基础的筛查。
此外,对于医疗系统而言,明确有心衰风险患者的覆盖范围和筛查也很重要。
来源:
[1]Bozkurt B. It Is Time to Screen for Heart Failure: Why and How? JACC Heart Fail. 2022 Aug;10(8):598-600.
Cell子刊研究称,二成瘦人易患心脏病,原因竟是屁股小
很多人觉得自己屁股大,腿粗,不美观,德国学者在Cell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却称,屁股大可能是一件好事。该研究发现,在体重正常的人中,有18%的人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非常高,原因是其代谢是有问题。代谢有问题是指血压偏高(≥130/80mmHg)、空腹甘油三酯高(≥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血糖偏高、炎症水平高(高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3:16:04
0000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水平低易患高血压
根据《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后期和青春期血压升高有关。研究人员对在波士顿医学中心出生的775名孩子随访至18岁。低维生素D水平定义为出生时脐血中低于11ng/ml,儿童早期血液维生素D水平低于25ng/ml。与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足够的儿童相比: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低的儿童在3~18岁期间收缩压升高的风险约增加38%。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高,变傻风险高!南昌学者研究
近日,南昌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高,认知能力差。研究显示,对于血同型半胱氨酸<27.1μmol/L的高血压患者,升高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能力下降独立相关。此外,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能力影响还存在性别差异。美研究人员发现,信任他人有助于长寿
近期发表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美国研究表明,信任他人可降低死亡风险。该研究说明,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大,同时建立一个可信赖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研究者认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值得重视。政策制定者应考虑某些政策对人们信任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亚洲最大降脂研究(REAL-CAD)证实,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该使用4 mg匹伐他汀
Circulation杂志近期刊登了日本开展的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降脂研究(REAL-CAD研究)。该研究纳入1.3万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高剂量匹伐他汀(4mg/天)比低剂量(1mg/天),能够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等主要事件风险进一步降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