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又一个容易被过度诊断的风湿病
抗磷脂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 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神经精神症状等。由于aPL抗体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因而抗磷脂综合征分为继发和原发两类。
此外,aPL抗体阳性的患者,无其他原因在短期内出现进行性三个器官以上血栓形成,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肾、肺、心等多器 官的功能衰竭称为恶性APS。
抗磷脂综合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aPL抗体在狼疮样疾病甚至在风湿性疾病范畴以外的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如心、脑血管意外,血液病和肿瘤性疾病等。
因为抗磷脂抗体一旦形成,会随循环系统走遍全身,因此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最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表现:
(1)血栓
静脉——反复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视网膜静脉血栓)。
动脉——脑血管意外,肢体坏疽,冠状动脉血栓,视网膜动脉血栓。
其他——肺动脉高压,无菌性骨坏死。
(2)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盘血栓和梗死。
(3)血小板减少为周期性,常是急性发作。
(4)其他偶然出现的表现为Coomb试验阳性、网状青斑、偏头痛、舞蹈症、癫痫、 慢性腿部溃疡、心内膜疾病、反复脑血管血栓引起的进行性痴呆。
风湿免疫病在临床中永远都是边缘化的存在,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原因之后才会考虑是不是和免疫相关,然后发现了某个抗体阳性,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迅速的发一个风湿免疫科的会诊。
以妇产科为例,找不到愿意的反复流产现在都会往这个疾病上去考虑,而心脑血管科又不会首先考虑抗磷脂综合征,因此临床上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状态。
因为抗磷脂综合征可呈现周身的临床症状,因此一旦发现抗磷脂抗体或者β2糖蛋白抗体阳性,基本都会诊断抗磷脂综合征,然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抗凝等一系列治疗,这其中有不少是过度的诊断。

0002
相关推荐
叶平教授: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管理进入全程疾病管理时代
10月13日,在第六届阿斯利康心血管高峰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叶平教授指出,根据最新的欧洲糖尿病管理相关指南,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或心血管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SGLT2抑制剂已超越二甲双胍,成为首选药物。虽然糖尿病显著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在降糖治疗方面,大量研究证实,传统降糖药物未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2:32:08
0000JACC秀房颤预防脑卒中新装置:在颈动脉放线圈捕获血栓
房颤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但是即使服用华法林及非华法林口服抗凝药物,也还残余35%左右的脑卒中风险,此外,还有患者不能接受口服抗凝治疗,有没有更好的能预防脑卒中的方法?近日,发表在JACC上的CAPTURE试验成功试水了一种能可以捕获>1.4mm栓子的新型颈动脉线圈过滤器,目前看来安全可行。杨进刚阜外2023-08-28 09:45:25
0000健康生活方式,防癌还保护心脏!天津学者JACC子刊研究
现有数据表明,心脏代谢疾病,包括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而且,癌症幸存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7倍,心血管死亡成为最主要的非癌症死亡原因。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伤脑?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高达17.86%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已成常规,但也有不少临床研究结果对其临床获益提出质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刘晓堃、韩全乐等对16项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高达17.46%。“无症状脑梗塞,会导致痴呆、记忆缺失增加和认知功能减低,并增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生风险,临床医生应该重视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研究者强调。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于波团队文章:STEMI患者中25%为斑块侵蚀,年轻女性和吸烟者发生率高
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常见的两个发病机制,是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近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波团队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研究称,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发现,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约四分之一为斑块侵蚀(plaqueerosion)。侵蚀性斑块多出现于<50岁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在女性患者中。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0:36:04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