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教授(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管理进入全程疾病管理时代)
她认为,该药的问世,也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虽然糖尿病显著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在降糖治疗方面,大量研究证实,传统降糖药物未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而此时,SGLT2抑制剂横空出世。基于多项研究发现,与传统口服降糖药相比,SGLT2抑制剂不仅降糖疗效好,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而且还可保护肾脏、安全性良好,还有降压、减重和降尿酸等兼顾多重危险因素的功效,堪称全程疾病管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SGLT2抑制剂可降低HbA1c 0.5%-1.0%,单独服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可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降低TG、升高HDL-C。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0月13日,在第六届阿斯利康心血管高峰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叶平教授指出,根据最新的欧洲糖尿病管理相关指南,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或心血管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SGLT2抑制剂已超越二甲双胍,成为首选药物。
我国约有7000万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中国3B研究还发现,1/3中国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10年,72%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
SGLT2抑制剂临床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指出,SGLT2抑制剂降糖疗效确切,无低血糖风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可能有心血管及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满足了当前糖尿病治疗中部分未被满足的要求。
达格列净作为SGLT2抑制剂的代表药物,经DECLARE试验和DAPA-HF试验等研究证实,可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重构、改善心脏能量代谢等多种途径实现心脏保护。达格列净能够24小时有效、平稳降糖,在更广泛早期人群中实现全面心脏保护,早联用早获益,而且总体安全性良好,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0000
相关推荐
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等:小卒中症状虽轻,但短期预后差
虽然小卒中起初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但基于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等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我国多数小卒中患者短期内临床预后不佳,3个月内卒中复发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风险高。本研究发现,3个月卒中复发率9.8%,3个月致残率为14.5%。尤其是卒中后24小时内的致残率是3个月时的1.5倍。痛失骨肉,易得房颤!欧洲心脏杂志瑞典研究
一项来自瑞典的全国性研究提示,失去一个孩子,父母得房颤的风险会轻度增加。而且,不论孩子自然死于疾病还是非自然死亡,父母得房颤的风险均增加。研究者指出,这说明,应激相关机制可能也参与房颤的发生。该研究名为瑞典医学出生注册登记研究,据登记,1973~2014年出生的孩子有3924237人。分析显示,与孩子健在的父母相比,失去一个孩子的父母出现房颤的风险增加15%。阜外研究:Hybrid 支架策略远期疗效劣于单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DES)虽好,但仍有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短板,那么对于需要植入多枚支架的冠心病患者,混合置入DES和裸金属支架(BMS),即给予Hybrid支架治疗的策略是否更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者就此进行的研究发现,Hybrid支架治疗的远期疗效要劣于单纯置入DES。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4:45:20
0000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新指标!Circulation子刊刊发阜外医院姚焰团队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以短暂性意识丧失伴血压、心率下降为特点,可见于各个年龄段患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一直是临床难点,既往通常以直立倾斜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但是由于其敏感度、特异度均欠佳,且临床应用不普及,目前指南不再推荐直立倾斜试验作为辅助诊断,而主要以病史特点作为诊断依据,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诊断困难。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4:56:45
0004TAVR术后新发LBBB该装起搏器吗?阜外医院陈柯萍等评述
传导阻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临床意义的主要包括左束支阻滞(LBBB),以及需要起搏治疗干预的高度房室阻滞(AVB)。阜外医院陈柯萍、吴斯谨发表文章指出,现有的研究数据大都集中在第一代瓣膜,包括国产瓣膜在内的新型瓣膜的临床数据较为有限,未来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瓣膜对传导系统影响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