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术后新发LBBB该装起搏器吗(阜外医院陈柯萍等评述)
与新发LBBB类似,TAVR术后新发高度AVB也多在术后短时间内出现,超过术后24h出现高度AVB的风险极低。
随着TAVR适应证的扩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群面临TAVR相关传导阻滞的困扰,需要多学科心脏团队紧密协作,共同参与到患者管理中,改善患者预后,并期待相关管理指南或共识尽早地提出。
新发传导阻滞还受瓣膜类型、大小的影响。自膨胀式瓣膜系统在植入后会进一步扩张,对LVOT有更高的径向力,因而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高。
操作相关因素,尤其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瓣膜的植入深度也被认为与TAVR术后传导阻滞发生有关。
作者指出,目前,TAVR术后起搏治疗的适应证尚缺乏统一的指南,起搏治疗人群的确定通常依据临床医生个人判断。对于出现高度AVB的患者,及时起搏干预十分必要,但对于新发LBBB的患者是否应行起搏治疗,仍存有争议。起搏治疗的理想时机,目前尚无定论。在起搏器类型及起搏方式的选择上,则要因人而异。
传导阻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临床意义的主要包括左束支阻滞(LBBB),以及需要起搏治疗干预的高度房室阻滞(AVB)。
此外,作者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新发传导阻滞的病理生理基础、影响其转归的因素、起搏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及生理性起搏技术对这类患者的预后影响等。
主动脉瓣与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学上的毗邻关系是TAVR术后传导异常发生的基础。患者自身的临床特征,例如基线传导异常、主动脉瓣钙化以及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等会增加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甚至植入永久起搏器风险。
新发LBBB是TAVR术后最常见的传导阻滞类型,在第一代瓣膜中,其发生率约为4%~65%。
来源:吴斯谨,陈柯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研究进展.中国循环杂志,2021,36:205-208.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2.017【点击二维码获取原文】
除了起搏干预,目前的管理策略还包括动态心电监测、术中植入临时起搏器及术后随访等,均有助于传导异常的识别和处理。
新一代的瓣膜系统因结构、材料上的改良,在手术安全性上有较大提升,对传导系统的影响却没有明显改善。
近90%的新发LBBB在TAVR术中或术后24 h内发生,可能与球囊扩张、瓣膜植入时对传导系统的机械性损伤有关。
阜外医院陈柯萍、吴斯谨发表文章指出,现有的研究数据大都集中在第一代瓣膜,包括国产瓣膜在内的新型瓣膜的临床数据较为有限,未来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瓣膜对传导系统影响的差异。
【新概念】能量代谢重构:治疗心衰新靶点
心血管医生对心室重塑不会陌生,但不一定了解心脏还有一个能量重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游洲、袁建松和乔树宾医生综述了心衰时能量重塑的问题,并指出,优化心肌的能量代谢过程,更好地保存或改善心肌机械功能,是心衰治疗的新靶点和新思路。1、心脏的功能强大,但耗能也高,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心肌需要将储存在脂肪酸和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近期新冠感染后STEMI,预后已接近未感染者!JACC英国研究
一项来自英国的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提示,在新冠疫情第一波流行期间,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血栓负荷更重,梗死面积更大,心脏骤停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而到第三波疫情时,新冠病毒阳性和阴性的STEMI患者,预后再无明显差别,而与早期的新冠病毒阳性患者有显著差别。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5:35:070000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称,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远期事件没有关系
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已成为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然而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其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不良缺血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显示,肥胖的冠心病患者预后要好于非肥胖者,此种现象也被称为“肥胖悖论”,这可能与超重和肥胖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减弱相关,但也有研究者发现体重对于血小板反应性无明显影响。IVUS指导支架置入新证据!陈绍良等Circulation子刊研究
冠脉支架置入后,为使支架充分扩张和支架良好贴壁,需要后扩张。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陈绍良等联合韩国学者在Circulation子刊发表研究称,对于置入长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与冠脉造影指导的后扩张相比,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的后扩张能改善长期临床预后。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50: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