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舒张性心衰共识:他汀、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或有效
近日,中国心肌炎心肌病协作组发布了《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共识指出:
1. 由于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共识推荐重新回归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分类,舒张性心衰较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更为精准。
2. 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和利钠肽升高是诊断舒张性心衰的主要依据。
3. 收缩性心衰应用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显著获益。
而舒张性心衰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系统性炎症、代谢紊乱、心外膜脂肪组织堆积、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等,有效治疗尚未明确。

图1 舒张性心衰发病机制:心外膜脂肪组织和炎症的作用与潜在治疗策略
4. 舒张性心衰治疗策略包括对症治疗、探索性抗炎和抗代谢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包括:
纠正液体潴留:可用利尿剂。
逆转左心室肥厚:可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䓬等治疗。
积极控制高血压:血压目标<130/80 mmHg。
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
控制房颤心率和节律:慢性房颤应控制心室率;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能有益。
积极治疗糖尿病和控制血糖,以及控制体重。
不宜使用地高辛,若同时合并有收缩性心衰,地高辛使用原则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进行;合并快速性房颤患者可以加用地高辛,减慢房颤心室率。
(2)共识推荐改善系统性炎症、心外膜脂肪组织堆积的探索性治疗,有利于早期治疗和预防,如他汀类药物、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
抗炎症药物治疗:
建议舒张性心衰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以积极应用他汀治疗。卡纳基努单抗(Canakinumab),价高且主要获益缺乏,限制使用。
抗代谢紊乱药物治疗:
共识认为,尽管SGLT2抑制剂改善舒张性心衰的临床试验还未揭晓,SGLT2抑制剂降低心外膜脂肪组织功能异常,针对舒张性心衰病生机制,SGLT2抑制剂或为治疗新药。
2型糖尿病或肥胖患者可优先选择二甲双胍治疗,但是仍需要RCT研究证实临床获益。
神经激素拮抗剂:为减少心衰再住院率,神经激素拮抗剂适用于大多数收缩性心衰合并舒张性心衰患者的治疗。
欧洲专家共识推荐,为了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可以考虑用在非卧床、有症状、窦性心律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本共识同意欧洲专家共识的推荐。
欧洲专家共识推荐,为了降低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可以考虑在非卧床、有症状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患者中使用坎地沙坦。本共识同意欧洲专家共识的推荐。
欧洲专家共识推荐,为了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可以考虑在非卧床、有症状、没有禁忌证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患者中使用螺内酯。本共识同意欧洲专家共识的推荐。
来源:廖玉华, 杨杰孚, 张健, 等.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 36(1): 1-1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山大学附一医院吴素华等在Heart杂志发文称,早复极可致冠心病高危人群心脏猝死风险增加近一倍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吴素华教授等在Heart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人如果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早复极现象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心脏猝死、因冠心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都明显升高。研究显示,与心电图没有早复极的人相比,有早复极现象的人心脏猝死的风险增加91%,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增加80%,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35%。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1:22:17
0000丹麦研究称,常吃巧克力预防房颤
房颤是种很讨厌的疾病,不过近来从丹麦传来一条甜蜜的消息:经常吃巧克力会降低房颤风险。研究显示,与每月吃巧克力不到1份(30g)的人相比,每月吃1~3份者降低10%的房颤风险,每周吃1份者降低17%的风险,每周吃2~6份者降低20%的风险。若再多吃,好处有点消退,每天吃≥1份者,房颤风险降低14%。退行性病变是主因,严重患者干预率仅为37.3%!阜外医院吴永健、许海燕等中国老年心脏瓣膜病研究数据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瓣膜性心脏病(VH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诊疗模式发生了变化。近期,阜外医院吴永健、许海燕等发表了中国老年瓣膜病注册登记研究(China-DVD)数据,呈现了我国老年瓣膜病的疾病谱及诊治管理现状。两指标预测心衰院内死亡风险有奇效!盛研究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高。近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学者发表研究称,胱抑素C水平增高提示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高,并指出胱抑素C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评估较单独NT-proBNP预测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