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我国脑卒中有五高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基本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部突出”的趋势。
≥40岁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推算≥40岁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1242万。
很多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事实上,四五十岁甚至二三十岁就突发脑卒中的人并不少见。目前,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报告显示,我国脑血管斌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1994~2013年中国男性脑卒中人口标化死亡率年下降率为2.7%,女性下降4.1%。
住院费用大幅升高
2017年,我国约有196万人死于脑卒中。其中,脑卒中是农村居民首要病因。
每年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农村是重灾区
其中,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为17787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9387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1.4%和31.4%。
近日,《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在我刊发布【点击可见原文】。
报告指出,虽然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但仍面临巨大挑战,防治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
脑卒中不是“老年病”
来源: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05-119.
此外,报告指出,脑卒中的复发率也较高,一项35家医院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首次脑卒中后1年复发率高达17.1%。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并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快速增长、性别和地域差异明显以及年轻化趋势。

但是,脑血管病仍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
《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2016年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出院人数及人均医药费用均呈增长态势,尤其是脑梗死住院患者人数呈爆发式增长。
为做好防控,区域卒中防治网络建设、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建设、中国卒中中心建设、中国卒中数据中心建设、卒中防治规范化培训进展等已全面铺开,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等也在推进,并启动了一系列相关行动。
但我国脑卒中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我国有1242万脑卒中患者
相关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0.9~63.4岁。
缺血性脑卒中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整体仍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从2005年的1016.10/10万上升到2016年的1186.22/10万,而同时期出血性脑卒中的DALY则从1935.58/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639.15/10万。

我国男性、女性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5.5岁和67.6岁。我国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比美国早10年。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自2015年每年发布一次,这是第4版。
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

脑卒中发病“北高南低,中部突出”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
中年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会让人“变傻”!
神经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中年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或可能加快中年认知功能下降。研究发现,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65%。吸烟者比不吸烟的人,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87%。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增加1.5倍。而且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也越高。感染相关房颤,也需抗凝!丹麦全国性研究
既往研究发现,在肺炎患者中,大约5%~10%会出现房颤。以往认为,这种由急性感染诱发的房颤是一过性的自限性疾病,感染一旦控制住,房颤就会自然转复。然而,近年来大量的证据表明,这种感染诱发的房颤还会复发,从而有中风的风险。5月26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发表的一项来自丹麦的全国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新发的房颤会显著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这可能需要抗凝治疗。Martin Wilkins: 肺动脉高压遗传学 迎来新篇章
在肺血管病论坛上,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副院长MartinR.Wilkins教授指出,目前全球肺动脉高压基因遗传学研究正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寻找新的药物关键作用靶点奠定了基础。预防药物性心律失常,要多做心电图!AHA药物性心律失常声明
临床上,许多临床常用药物可能导致或加重心律失常,比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菌药物、精神类药物,以及抗癌药物等,这不是小事!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就药物性心律失常发表了科学声明,强调控制危险因素为先,同时要多做心电图检查进行监测。声明中指出,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Brugada综合征。长期加班,增过早死亡风险!Lancet子刊研究
过度工作危害健康,过劳死就是指与过度工作有关的猝死。Lancet子刊发表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与早期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该研究在芬兰、瑞典、丹麦和英国四个欧洲国家的11个队列中观察了退休前(65岁前)工作时间与46种常见身心疾病和4个死亡终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将工作时间49~54小时/周和≥55小时/周均为超标工作,≥55小时/周为长时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