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医院赵冬等Nature子刊发文称(中国心血管病流行有八大特点)
有研究预测,2010~2030年,仅就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进程,年度心血管事件增加>50%,此外危险因素的流行还会额外增加23%的心血管事件。此外,还预测冠心病事件绝大多数将会发生在65~84岁的群体中。
还有研究显示,2.3%的国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但仅16%的人知晓,4%的人接受了规范治疗。

就脑卒中而言,贵州男性和西藏女性要比香港的男女性脑卒中死亡率要高3.5~4.0倍。东北地区与华南地区相比,脑卒中发病率高2.4倍,死亡率高1.4倍。
图3 1990~2015年中国不同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变化
作者指出,“三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不足原因较多,其中不同级别医院医疗可及性以及医疗质量、患者的可负担性和依从性都起到不同影响作用。
第三,老龄心血管病多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类型痴呆的风险。
图1 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4、老龄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作者指出,汉族在我国占95%的人口,这种心血管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区域差异以及短期变化模式,提示可改善因素而非遗传因素起到一定作用,潜在揭示了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区域心血管预防或会发挥优势作用。
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在人群较为流行。
作者强调,倡导和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国民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重要国策。
赵冬等指出,防治ASCVD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中之重。
近日,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指出,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有八个特征,其中某些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是由于人口学特征、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卫生保健综合所致,另外一些则揭示了其中防治的薄弱。
中国国家脑卒中注册研究还发现,65%的TIA住院患者和55%的小卒中患者就诊延迟。
图4 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区域差异
来源:Zhao D, Liu J, Wang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current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s. Nat Rev Cardiol. 2018 Nov 22. DOI:10.1038/s41569-018-0119-4.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显著增加了人群心血管病风险。
糖尿病也呈井喷,患病率达11.6%。但相关数据显示,知晓率和治疗率仅30%和26%,控制率仅40%。
1990~2015年,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有22个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上升,其中8个省级行政区的上升幅度>30%。
但是,尽管如此,中国与其余110国相比,仍是出血性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全球水平的两倍。
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小卒中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冠心病院外死亡一直以来居高不下。有研究显示,2007~2009年冠心病死亡患者72%死于院外。还有研究显示近万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仅24.4%启动了心肺复苏。
虽较之2002年有所增加,但在18~24岁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5.7%、3.4%和0.6%。
2011年与1997年相比,含糖饮料盛行明显,加工肉类、红肉摄入增加,体力活动明显下降,收缩压有所上升。此外,吸烟率和食盐摄入虽有所降低,但远远不够。
中国是全球心血管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明了各种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有效、及时地遏制其流行势头。
在过去几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为稳定甚至稍有上升,不过医疗卫生的发展和改善,不论是死亡粗率还是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均下降,所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从1990年的39%下降到2016年的27%。
如果按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诊断标准,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46.4%,相应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7%、41%和15%。
2016年,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人数约240万,死亡比例占心血管病死亡的61%,占全因死亡的25%。其中,ASCVD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6、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居高不下,院前急救不足
3、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流行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7、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
为了更好救治患者,当前在全国已有>500家医院认证胸痛中心,平均门-球时间明显缩短。
糖尿病前期患者较为庞大,患病率达50%。

首先,当前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院前急救策略的循证医学证据,绝多大数排除或不是专门针对≥75岁人群的。
与1990年相比,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数增加了100万,其中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大幅上升所致。
8、“三高”未诊、未治、未控制人群庞大
过去30年,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在2015年上海与黑龙江相比就有4.2倍的差距。
鉴于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约有1亿人可能需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但实际上高危人群仅5.5%、极高危人群14.5%在服药。
有研究发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EMI患者住院率之比,从2007年的6.5:1下降到2012年的1.3:1.0。

1、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负担大幅增加
图5 2000~2030年中国35~84岁人群冠心病死亡率的变化(实际和预测的结果)
作者指出,老龄心血管病患者的持续增加带来的挑战远远超出老龄化本身,但既往却有所忽视。当前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2、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下降,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是全球两倍

图2 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区域性差异
作者强调,应该及早着手去开展研究、制定策略以积极应对上述挑战。
其次,很多老年患者均合并多种疾病,但很少有指南有清晰的推荐去指导临床实践,尽管这类患者在临床比比皆是。
【新闻发布会】暂命名新冠肺炎(英文缩写NCP);希望医护人员被尊重、被善待
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发布了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简称为“NCP”。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就网友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应:1、一线医护人员会不会把病毒带出来?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6:25:48
0000浅低温治疗可保护心肌!阜外医院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后合并脓毒症在心脏重症监护室中常见,如何治疗更好?阜外医院张海涛、秦竹韵等进行的研究提示,浅低温对这类患者有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炎症、氧化应激及凋亡。这项研究为动物实验。阜外医院学者推出首部肥厚型心肌病指南:估计我国有100万患者
2017年12月3日,我国首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指南编写主要发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说,虽然肥厚型心肌病不是多发病、常见病,但具有高猝死率、高遗传性等特点,临床识别难,诊疗有待规范,指南的发布对规范化诊治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