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无症状(放支架是画蛇添足,澳大利亚研究)
没有症状的患者年龄更大,多为男性、有三支病变,同时也多合并肾衰、糖尿病和心衰等合并症。
作者认为,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支架治疗的主要目标仍然是缓解心绞痛。如果没有症状,做支架需要慎重。
但支架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及30天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高。
阜外医院陈纪林等认为,应当重视规范的药物治疗,除了改善心绞痛症状的药物之外,只有在充分应用改善预后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才能显现出对稳定性冠心病的改善作用。
作者指出,无症状患者长期死亡风险更高的原因并不清楚,也可能是共存疾病导致的。
研究还发现,与接受支架治疗的有症状患者相比,没有症状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长期死亡风险高出约40%,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发现。
研究分析了1173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有1317人无症状。
来源:
[1] Koshy AN, Dinh DT, Fulcher J, et al. Long-Term Mortality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m Heart J. 2021 Nov 12
作者也强调,无症状患者中也有部分患者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或生活方式调整,而并非为真正的无症状。
而且,远期死亡率也更高(27.2% vs 18.0%)。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临床变量后,没有症状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39,95%CI:1.16-1.66,P<0.001)。
近期有一项澳大利亚研究表明,对于稳定性的冠心病患者,如果没有症状,放支架后,不但30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远期死亡率也高。
研究中,没有症状患者更有可能接受左主干和前降支的支架,证明医生可能是根据解剖学适用性和病变位置,而不是临床症状做出支架的决定。
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要提防心肌炎!北大人民医院刘健等研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一种在临床使用时间不足10年的抗肿瘤药物,疗效令人振奋的同时,其他系统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王岚等就该院2018~2021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心肌炎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心肌炎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衰竭,易合并肝损伤及肌损伤,重症患者预后较差。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7:530000每日5分钟呼吸训练,可提高运动耐力
运动有好处,有决心还得有耐力。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发现,高阻力呼吸肌力量训练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运动依从性,提高耐力。这项研究共对35位50岁及以上成年人分为高、低阻力呼吸肌力量训练组,两组均手持呼吸训练器,每天进行30次呼吸(约5分钟),持续6周。研究发现,高阻力组跑步机力竭测试时间提高了12%,而低阻力组无变化。走路延寿,每日8000步就好!15项研究近5万人分析
每天步走1万步,科学不科学?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的研究表明,每天多走走可延寿,不过走多少适宜因年龄而异。研究显示,与每天走3553步的人相比,每日走5801步、7842步和10901步的人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0%、45%、53%。而且,随着每天走的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渐降低,不过之后渐趋平稳。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0:56:280000心衰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或可致骨质疏松!北医三院动物实验
患有骨质疏松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高,而慢性心力衰竭也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者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表明,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会提高骨转化率,使骨吸收快于骨生成,造成骨量流失并增加骨折风险。其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0:090000Circulation研究称,男性发生房颤比女性早10年
Circulation发表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房颤终生风险高,男性房颤发生率高于女性,且比女性早10年。研究者对8万例年龄24~97岁的受试者平均随访12.6年(最长随访28年)期间,6.4%的男性患上房颤,显著高于女性(4.4%)。同时,男性发生房颤要比女性约早10年,男性房颤多发生在50岁以后,而女性在60岁以后。此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疾病在男性中更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