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杂志研究称(感染可诱发中风,尿路感染与中风最相关)
该研究利用美国纽约州住院患者和急诊数据库中2006~2013年的数据,评估皮肤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腹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与脑梗死、脑出血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提示,对于中风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强化抗栓治疗等措施不仅有助于预防感染,对中风也有预防作用。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提醒医务人员,感染会诱发中风,在寻找中风的可能原因时,需要追踪患者既往数周或数月内的感染情况。
但在各种感染类型中,仅呼吸道感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呼吸道感染14天和120天内,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分别增加2.67倍和95%。
该研究显示,尿路感染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会增加4.32倍。
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各种感染均与急性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有关,其中尿路感染与中风的相关性最强。
另外,皮肤感染、败血症和呼吸道感染也与脑出血有关。
尿路感染与脑出血的关联程度相对弱一些。尿路感染14天和120天内,脑出血风险分别只增加80%和54%。
来源:Infection as a Stroke Trigger: Assoc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Organ System Infection Admissions and Stroke Subtypes. Stroke, originally published June 27, 201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0000
相关推荐
Hypertension杂志:高尿酸血症预示高血压风险升高
近期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上的一项日本研究提示,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如果出现血尿酸升高,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了血尿酸水平升高(OR=1.149),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OR=1.023)、女性(OR=1.595)、超重(OR=1.051)、基线收缩压较高(OR=1.072)、基线舒张压较高(OR=1.085)。每天屏幕时间超2小时,影响身心!欧美超40万青少年研究
高科技时代,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电子屏幕伤害的不仅仅是眼睛了,近日,一项针对40多万青少年的全球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的电子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会影响身心健康。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的屏幕时间超过两个小时,他们会出现多种躯体上或心理上的不适症状,不管是否进行身体活动水平。心理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易怒、紧张和睡眠困难,而躯体症状包括头痛、腹痛、背痛和头晕。高血压领域十大新鲜事儿!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在高血压领域中近期都有哪些进展?近日CardiologyToday对此进行了汇总。袖带不合适,血压测量会有误2022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体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准确测量血压无疑在诊断、防控血压中扮有重要角色。近日一项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者进行研究发现,量血压裹袖带不简单,“一刀切”的常规尺寸袖带会使得血压测的很是不准。医疗健康成为“重灾区”这些“科学”流言你“中招”了吗
新华社发5G辐射大?近视能治愈?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孕妇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这些以“科学”名义出现在朋友圈的文章,令人真假难辨,成为被频频转发、流传甚广的“科学”流言。不久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从中可以发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出行、健康等领域成为“科学”流言多发地。“辐射”没那么可怕健康号2023-04-15 16:13:580000【ESC 2019】中国心脏病和中风患者中,仅11%应用他汀,18.3%用抗血小板药物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9年年会上公布的ChinaPEACE最新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心脏病和中风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等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不太理想。该研究发现,中国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仅21.9%,其中18.3%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11%应用他汀,同时用这两种药物的患者仅7.4%。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2:36: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