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CAMI研究最新分析(血小板减少症与心梗患者预后差有关系)
但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患者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和院内预后如何?阜外医院牵头的CAMI研究对此进行了作答。
阜外医院窦克非等曾发现,对于择期介入患者,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远期死亡及心原性死亡发生率较高。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症与恶性心律失常独立相关,会增加49%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 Liu R, Liu J, Yang J, et al. Association of thrombocytopenia with in-hospit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Platelets, 2018, 22: 1-10.
该研究共纳入了16678例心梗患者,有359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症。3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308例为轻度(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51例为中重度(0~50×109/L)。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心梗患者组各有289例进行了倾向性配对分析。
[1] 刘帅,赵延延,伏蕊,等.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1024-1028.
与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心梗患者相比,伴有血小板减少症的心梗患者,院内死亡率更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新发或进展性心衰、心原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栓塞以及出血的发生率更高。
来源:
研究发现,紧急血运重建、抗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血小板糖蛋白IIb / IIIa受体拮抗剂)以及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在有血小板减少症的心梗患者中应用比例均较低。
在进行倾向性配对分析后,研究显示,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在心梗患者,预后相似。基线血小板计数与院内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风险等均非独立相关。
在这项最新分析中,心梗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患病率为2.2%。
长海医院景在平团队在JACC上撰文称,不宜手术升主动脉夹层患者可选择腔内修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景在平团队在JACC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不适合紧急外科手术修复的升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腔内修复治疗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较低,有助于主动脉重构,且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极小。研究分析了15例不符合手术修复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1例,亚急性夹层7例,慢性夹层7例。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1:46:53
0000李新立解读2015《ESC感染性心内膜炎管理指南》:心内膜炎团队大幅降低死亡率
他认为,2015版ESC新指南体现的一些新理念很值得临床医生借鉴。首提“心内膜炎团队”李新立认为,“心内膜炎团队”理念的提出是新指南最大的亮点。而研究也表明,由“心内膜炎团队”联合制定的方案对瓣膜性疾病进行管理,可使1年死亡率从18.5%降至8.2%。“心内膜炎团队”包括初级医疗保健、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微生物学、感染病、神经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医生值夜班影响心脏功能
整个社会的良好运转,离不开一些特殊行业的24小时待命。近日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期减少睡眠,也会影响心脏功能。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就对20位身体健康、平均年龄为31.6岁的放射科医生进行了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以了解24小时轮班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期间受试医生平均入睡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