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酥肉时,有人裹面粉,有人裹淀粉,大厨:全不对,教你正确做法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油炸食品是多数人都很喜欢的美食,任何食物只要一经过油炸口感绝对立马提升好几个档次,就两个字好吃。像炸串、炸鸡、炸酥肉不管是小吃摊还是饭店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特别是炸酥肉,是每个家庭最常做的,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必备菜品之一。油炸食物要想吃得健康,自己在家做是最好不过的,因为油炸最主要的食材就是油,油的好坏很关键,家庭用油肯定是最好的。小编最爱吃炸酥肉, 酥酥脆脆的,吃一口就上瘾,你最喜欢吃哪种油炸食品呢?

炸酥肉时,有人裹面粉,有人裹淀粉,大厨:全不对,教你正确做法,随着猪肉价格的上升,饭店里的炸酥肉价格也是越来越贵,只要和猪肉沾边的菜,除了贵还是贵。以前一盘炸酥肉最多35块钱,现在翻了一倍还要多,要70多块钱一盘了,那还不如自己买几斤肉回家做,实惠又卫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个家庭版的炸酥肉,学会了再也不用去饭店吃了。

很多人做炸酥肉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炸出来不酥脆,无论是口感还是色泽都和饭店做的差太远,炸酥肉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酥脆可口,这一步做到了,那就成功了。我第一次做炸酥肉的时候也是失败的,但是经过做大厨朋友的指点,现在做的炸酥肉别提有多好吃了,亲朋好友来我家必点的一个大菜,一起来看看具体怎么做的吧。

炸酥肉需要准备的食材:五花肉、红薯粉、鸭蛋、面粉
第一步:炸酥肉最好选用三线肉,也就是五花肉,肥瘦相间,香而不腻,比用里脊肉好吃太多。五花肉清洗干净,切成薄片,加适量盐、十三香、少量白酒用手抓均匀,腌制15分钟左右,让肉更入味,吃着更香。

炸酥肉时,上浆只用面粉是错误的,加点“它”,酥肉又香又酥脆,第二步:盆内加入一勺面粉,半勺红薯粉,炸酥肉一定要用红薯粉,这是酥脆好吃的关键一步,如果只用面粉,炸出来的口感会发硬,其它淀粉也不能代替,必须是红薯粉。再打入两个鸭蛋,用鸭蛋调的面糊炸的酥肉颜色更好看,呈金黄色,别用鸡蛋了,用鸭蛋效果最好 。再倒入少量的葱花水,就是用葱丝浸泡过的水,这样可以增香提味,接着用筷子搅拌成糊状,静置醒发一会备用。

第三步:炸酥肉的油也很重要,最好用菜籽油或者玉米油,这两种油炸出来的口感最好,家里没有的话就用花生油代替,但口感肯定会略微差一点点。锅内加入多一些的菜籽油,油温5成热左右,把五花肉放入面糊中均匀上浆,放入锅中小火慢炸,火候一定要控制好,千万不要炸过火,不然外皮容易发苦颜色也会发暗。

第四步:炸至金黄色控油捞出,酥肉一定要复炸一次,这样才会脱去表面的油腻,吃起来也会更酥脆。油温烧至7-8成热,倒入炸好的酥肉,快速复炸关火捞出,大约30秒左右,一盘好吃的炸酥肉就做好了,又酥又香,吃一口就上瘾。

炸酥肉小总结:第一,上浆用的面糊,一定要用面粉和红薯粉。第二,五花肉要提前腌制下。第三,最好用鸭蛋搅糊,颜色更好看。第四,炸好的酥肉一定要复炸。牢记这四点,保证炸酥肉比饭店做的还要好吃。当天吃不完的炸酥肉,第二天可以做成炖菜,又是一种美味的吃法。炸酥肉就分享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分享、转发给亲朋好友收藏吧,如果您有更好的炸酥肉小技巧,期待您的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学习受益。
-------------------------
声明:本文是头条号傻姐美食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头条号作者:傻姐美食
广西医大一附院学者称,心脏术后引流量每天>500 ml,急性肾损伤风险增1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宝石、徐先增等分析发现,单纯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是多因素造成的,术前主要与年龄、高血压有关,术中主要与转机时间有关,术后主要与谷丙转氨酶增高、低心排综合征、手术24h后拔除气管插管、贫血、胸液引流量增多有关。本组数据显示,现单纯瓣膜置换术后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根据RIFLE标准,单纯瓣膜置换术后1周内AKI发生率为39.3%。美国心脏协会新闻:每日测体重有助减肥
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将于11月10~12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近日,AHA官网提前公布了将在今年年会上公布的几项关于生活方式的、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每天测体重可能是减肥的关键每天测一下体重,可能有助于达到减肥目标。一项研究显示,从不或很少测体重的人体重减轻的可能性低于经常测体重的人。吸烟、离婚和酗酒最令人短寿!加拿大研究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人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那么与死亡风险最密切相关的非医学因素有哪些?近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其中列出了十大因素:当前吸烟、离婚史、酗酒史、近期财务紧张、失业史、吸烟(既往)、生活满意度低、从未结婚、使用食品救济券、负面情感。其中与死亡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因素是:吸烟、离婚和酗酒。主动脉弓部病变手术该怎样选择灌注方式?南昌学者Meta分析
主动脉弓部病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术中停循环过程会影响脑部及全身重要脏器的血供,期间神经系统及重要脏器的保护对患者术后转归至关重要。那么,就两种脑保护手段,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单独用前者,还是两种联合好?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董啸、张祖磊等对14项研究5008例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两种联合更优。病在腿上,险在心上: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梗风险高
JAMACardiol发表的研究提示,大约5%的症状性PAD患者在30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1型心肌梗死(自发性)是最常见的类型;三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是2型心肌梗死(继发性)。本组13885例患者中,男性9997例(72.0%),中位年龄66(60~73)岁。在平均30个月的随访中,683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4.9%;每100个患者年发生2.4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