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医生调查:41.5%为女性,1/3为研究生,1/4曾出国深造
中国和美国的心血管科医生有什么差别?
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等对31个省的25 240 名心血管医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心血管病医生不但较为稀缺,而且经过认证的介入医生较少。
在我国分别平均每10万人有1.9位心血管医生,美国则为每10万人中5.57名。

图1 每10万国人对应的心血管专科医生人数
调查还显示,中国女性心血管医生占41.5%,而在美国仅占12%。
作者认为是由于美国医生培训时间较长,尤其是有放射性操作时,对女性生活干扰较大,因此美国女性心血管专科医生也相对比例较低。
该调查中,三分之一有研究生学历,26.8%的医生曾出国深造。
四分之一在从事心脏介入工作,但只有不足40%的医生接受过介入资质认证。
作者介绍,在美国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心血管专科医生资格认证,1999年又启动介入心血管医生资格认证。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血管医生要经过长达至少6年的严格训练。相对于美国,中国心血管专科医生的门槛相对要低,也缺乏心血管专科医生培训和资格认证系统。
此外,在这项调查中,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平均年龄为38岁,20.8%的人工作年限较短<5年。而在美国,合格的心血管专科医生工作年限不能低于6年,>40%的心血管专科医生年龄>55岁。
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分布也极不平衡。一方面,中东部比西部心血管专科医生要密集,首都北京尤甚;另一方面,中东部医生教育背景和学习机会更有优势。

图2 全国不同省市自治区心血管专科医生分布情况
这项调查研究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起,共调查了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240位心血管医生。这些医生执业生涯为平均为12年,20.8%职业生涯<5年,22.8%为5~10年,24.6%已有10~15年职业生涯。
来源:Yanjun Gong, Yong Huo. A survey of national cardiology workforce in China. Eur. Heart J. Suppl., 2016; 18: A1 - A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有冠心病,轻度营养不良也增死亡风险!广东省医研究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刘勇等研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的冠心病患者中,营养不良是增加远期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显示,与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相比,轻度、重度和重度营养不良,分别增加37%、79%和182%的全因死亡风险。此外,考虑到检出情况,轻度营养不良归因分数最高,为19.49%。图1远期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2:31:17
0000安贞医院随访7年数据显示,介入治疗部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不劣于搭桥
北京安贞医院苑飞、玉献鹏等发表最长达8.2年的随访数据显示,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与搭桥同样安全、有效。研究者指出,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具有其特有解剖特点,如管腔大、不需考虑斑块移位等,较适于接受PCI治疗。本研究中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259例,有149例行PCI(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110例实施搭桥。JACC杂志连发三篇文章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移动医疗触手可及
“大葛对话小葛”,“城市大脑”,“医生人工智能的梦之队”,“腾讯觅影”……东方会人工智能医学论坛上,眼前一亮的新概念好似让人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遥望未来,满怀期望。无独有偶,近期JACC也有三篇文章描绘了心血管病学的未来。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数字化健康技术和移动技术将开启心血管防治新未来。人工智能:有潜力渗透到临床科研很多环节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也可介入治疗!河北医大一院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震等报告,经严格筛选适应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行介入治疗,且安全、有效。据研究者介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有44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成功接受介入治疗。与术前相比,44例患者术后即刻三尖瓣反流长度、反流面积、反流容积、反流速度、反流压差均明显改善。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4:11:45
0000每天3克鱼油可降血压!JAHA杂志综述
鱼油中最重要的成分是Omega-3脂肪酸。ω-3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通常存在于富含脂肪的鱼肉中,如鲑鱼、金枪鱼、沙丁鱼、鳟鱼、鲱鱼等。根据JAHA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综述,每天大约3克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能下降4.5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