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显示(个体化控制餐后血糖肠道菌群是个好靶点)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之一就是餐后血糖较高,而餐后高血糖与心脑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癌症、老年认知功能损害、颈动脉内膜增厚等多种疾病独立相关。怎么更好控制餐后血糖?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在这项美国研究中,研究者共对800位无糖尿病受试者在1周内连续监测血糖,以记录个体餐后血糖水平和变异性。每日除了第一顿饭是研究专供的含有50g碳水化合物的标准化饮食外,其余均随受试者日常饮食习惯。
研究者指出,目前的营养指南,对血糖水平的平衡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此外血糖指数这一概念也并不能适用于每个人,而肠道菌群的不同组成,揭开了餐后血糖的多样性反应,更利于平衡血糖水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 Segal Evan. Personalized medicine approaches for treatment of diabetes based on gut microbiome. Presented a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Educators; Aug. 17-20, 2018; Baltimore.
最后,研究者自创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能够精确预测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摄入不同食物后的餐后血糖水平,从而达到为个体进行个性化营养建议。
[2] Zeevi D, et al. Cell. 2015; DOI:10.1016/j.cell.2015.11.001.
近日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有研究报道,每个人由于肠道菌群不一样,而对食物反应的餐后血糖有差异,就此可以根据这种反应来“量体裁衣”调节饮食来更好控制餐后血糖。
这种算法是研究者根据受试者血液检测、饮食习惯、人体测量指标、体力活动和肠道菌群等参数所建立。
而事实上,肠道细菌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就提出了“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即指结构失调的肠道菌群可能是诱发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来源:
研究者介绍说,一个人由两套基因组在操纵,一是遗传而来的基因组,另一套则是“大喇喇”住在身体里的微生物了,通常指的就是肠道菌群。而人体细胞数量仅占细胞总量的10%,只关注人类遗传学,也就意味着之研究了人体所携遗传物质的1%。
欧洲研究称,这种常添加在茶叶中的中药或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欧洲研究人员发现,广泛使用的一种中药——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中含有能导致心律失常的成分。吴茱萸主要产于贵州、广西等省区,多系栽培,其提取物可治疗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月经异常、口腔溃疡等在内的一系列症状。白求恩:留洋过海的“赤脚医生”
2018国际冠心病大会举办了医学人文类座谈,从中西方视角共同探讨伟大医务工作者诺尔曼·白求恩的济世情怀。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主席RichardPrager教授以西方视角描述了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胸外科医师在诊治肺结核中所作出的贡献。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27:500000治疗收缩性心衰,“新四联”方案获益最大!JACC子刊Meta分析
2021年欧洲心衰指南指出,收缩性心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的一线治疗,应在“金三角”治疗(ACEI/ARNI、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增添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即“新四联”。12月8日,JACC心衰子刊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网络Meta分析表明,对于收缩性心衰患者,在各种联合用药方案中,ARNI、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GLT2i四联治疗获益最大。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1:21:4000005hmC:冠心病的无创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兴标志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朱海波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寻找一种全新的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冠心病早期无创筛查技术。目前,临床上,循环游离DNA已经用于癌症诊断、无创产检、器官移植排斥检测。此外,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实体肿瘤中具有组织特异性。5hmC具有潜在的肿瘤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