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达五成,需警惕四个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男性相比于女性,更不容易发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另外,在女性患者中,CAS 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比例尤其高,可达60%,而男性患者仅为34%。
对于高血压患者,相比于血压正常的患者,虽然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比例没有差异,但持续性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明显升高。
未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不良事件的比例为2.4%,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为6.8%(6/88),无差异。
围术期共有8例(4.7%)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包括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 例小卒中和2 例大卒中(其中1 例死亡)。
多因素分析发现分叉部病变发生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为非分叉部的2.487倍,发生持续性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更是高达6.977 倍。
来源:熊洪亮,车武强,蒋雄京, 等. 颈动脉支架术对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影响.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999.
其中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3.5%、39.4%和22.4%。
阜外医院蒋雄京、熊洪良等研究提示,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为51.8%。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后,通过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心率均可恢复正常水平,其中6例(3.5%)用药时间超过24 小时。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双侧CAS 与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关系密切,双侧CAS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比例为72.2%,而单侧CAS仅为46.3%。双侧CAS 是持续性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HR=2.650,P =0.024)。
而且,病变部位也与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关系密切,本研究中,分叉部病变患者发生率是58.5%,而非分叉部病变的发生率仅为30%。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ACC2016】STEMI行PCI时应慎用吗啡
临床上有近一半的心肌梗死患者会使用吗啡,但ACC2016上报道的一项纳入125例心梗患者的研究提示,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吗啡会抑制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他们发现,那些在急救车上为了缓解胸痛而使用吗啡的心梗患者,在1小时内给予阿司匹林加替卡格雷,或者氯吡格雷时,血小板活性仍较高,但这种抗血小板效应滞后现象会在之后48小时内消失。何建国解读2015 年欧洲肺动脉高压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RS)总结近5年来肺动脉高压(PH)领域的新进展,于2015年8月联合发布了新版《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本刊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何建国教授进行了解读。肺动脉高压定义和临床分类新指南认为,肺动脉高压为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血液动力学状态。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2:21:200000导管消融可为器质性室速一线治疗!Circulation刊发阜外姚焰等中国团队参与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结果
近日,Circulation发表的囊括中日韩等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PAUSE-SCD研究表明,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单形室速患者进行导管消融,可减少室速复发、ICD放电,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美国芝加哥大学Dr.Tung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为共同通讯作者。杨进刚阜外2023-09-26 09:20:060000中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质量评价标准出台:30天死亡率是结局指标
在中国,高血压患者很庞大达2.7亿,由此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呈“水涨船高”。为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国家医疗卫生支出的利用效率,2017年,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就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承担国家级心血管病专业质控工作,并就此成立了委员会,来开展全国性心血管病相关专业的质量控制工作。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就是其中一支专业队伍。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29:590000白天打瞌睡、失眠、睡得少,均可导致心血管病!苏州大学研究
既往大量观察性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与心脏代谢疾病密切相关。6月16日,苏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表明,白天打瞌睡、失眠、睡眠时间短均在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致病性作用,白天嗜睡、早起则是心脏代谢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该研究涉及4项不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共覆盖250万余名受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