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平均呼吸频率(lt,18次,分者,植入ICD才有获益,柳叶刀子刊欧洲多中心研究)
ICD组和对照组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者的死亡风险比较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EU-CERT-ICD研究从欧洲15个国家44个中心共纳入2247例有ICD一级预防适应证的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该亚组分析纳入其中1971例有完整记录的患者。
ICD组和对照组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者的死亡风险比较
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的患者能从预防性植入ICD中明显获益,而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的患者获益有限。
1363例患者植入ICD(ICD组),其平均年龄为61.7岁,女士244例;608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对照组),其平均年龄为63.2岁,女士108例。
对于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目前指南建议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来预防心脏性猝死。
来源:Nocturnal respiratory rate predicts ICD benefit: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December 21, 2020
研究者发现,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识别哪些患者可以从ICD植入中明显获益,那就是夜间平均呼吸频率。
12月21日,柳叶刀旗下子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EU-CERT-ICD研究新分析表明,预防性植入ICD,仅有大约30%的总生存获益。
中位随访2.5年期间,在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者中,植入ICD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47.1%;而在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的患者中,植入ICD对死亡风险无明显降低作用(HR=0.981,P=0.9202)。
但是,对于恶性心律失常风险较低或非心律失常性死亡风险高(例如泵衰竭)的患者来说,植入ICD并没有什么益处。
研究者指出,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验证夜间平均呼吸频率是否可正确指导预防性ICD植入。基于该研究结果,未来开展一项将左心室射血分数≤35%、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的患者随机分入ICD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对照结局研究是合乎伦理的。
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相比,植入ICD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1.3%。夜间平均呼吸频率与ICD组患者死亡有明显相互作用。
中位随访2.5年期间,ICD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8%和15.6%的患者死亡。
房颤复律:胺碘酮联合他汀优于单用胺碘酮
用胺碘酮复律房颤后,复发率较高。河南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林桐梅等的研究发现,有些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对这些患者,与单用胺碘酮相比,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瑞舒伐他汀,可以在复律后更好的维持窦性心律。作者发现,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瑞舒伐他汀的患者在复律后12个月时,有77.1%能维持窦率,而单用胺碘酮的患者12个月时维持窦率者仅有51.4%。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该怎么手术?阜外医院凤玮等综述
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FMR)较为常见,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更好采用手术治疗?阜外医院凤玮、希尔艾力·铁木尔尼亚孜等就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策略上的观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作者介绍,一般认为,轻度关闭不全无需手术干预;重度关闭不全,指南推荐在进行搭桥或者主动脉瓣手术的同时行二尖瓣的手术干预;对于中度关闭不全,根据病因的不同,治疗策略上目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使LDL-C达标,尽早联合降脂!美学者呼吁
近日,美学者发文指出,当前血脂的治疗模式应该从专注于高强度他汀,转变为高强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所以发出这个声音,主要是因为目前临床指南推荐在联合用药前,将他汀逐渐滴定到最大耐受剂量以达标。虽然他汀确实是个好药,中高强度他汀治疗最优可分别降低30%~49%和≥50%的LDL-C水平。杨进刚阜外2023-09-27 08:55:210000有8500万国人肥胖,但肥胖增速已放缓!Lancet刊发中疾控研究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李新华、丁钢强、吴静等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研究称,近十年来,国人的体重不断攀升,肥胖率在增加,但肥胖增速已放缓。总体上看,2004年国人的标准化平均体重指数(BMI)是22.7kg/m2,2018年则达到了24.4kg/m2,肥胖患病率从3.1%升高至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