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并发症护理共识(避免长时间床头抬高,30,176)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足跟减压可使用软枕等,不建议使用纸板、气垫圈等。
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病情允许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正确进行床上活动;
保证患者安全下,提倡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6. 若穿弹力袜或静脉足底泵等预防深静脉血栓时,以下情况禁用或慎用物理预防措施:
对于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的患者,定期为卧床患者翻身,采用雾化吸入、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振动排痰、吸痰等措施促进排痰。
不宜在下肢行静脉穿刺;
②下肢 DVT形成、肺栓塞发生或血栓(性)静脉炎;
5.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皮肤护理
来源:“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项目组, 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 中国护理管理.2018,18(6):740-747.
密切关注皮肤或黏膜受压情况,尤其是骨隆突部位皮肤、与医疗器械接触部位及周围的皮肤或黏膜;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建议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每6~8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
7. 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禁止局部按摩或热敷。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使用的预防性敷料若出现破损、错位、松动或潮湿,应立即更换;去除粘胶类敷料时,可使用粘胶去除剂或沿顺毛发、平行0°方向移除敷料,以免导致皮肤损伤。
练习使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有效咳嗽方法;
及时变换体位:患者病情允许时,使用普通床垫应至少每 2 h 变换一次体位;使用高规格泡沫床垫可延长至每3~4 h变换一次体位。移动患者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病情允许及鼻饲过程中,床头抬高 30°~ 45°,并在鼻饲后保持30 min 为宜;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在易受浸渍或过于干燥处使用皮肤保护产品,不可用力擦洗骨隆突处皮肤。
定时评估患者双下肢情况,发现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和色泽变化及感觉异常等,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戒烟戒酒,改善生活方式;
4. 伤口清洁
8. 肺部感染的预防
会照顾人,也是种能力。如何把一个卧床的人护理地更妥帖?近日发布的《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给出这些建议:
3. 局部减压工具的应用
除病情或治疗需要外,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床头抬高超过 30°体位;侧卧位时保持背部与水平床面成 30°~40°夹角。
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狭窄、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糖尿病性等)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2. 体位安置与变换
③下肢局部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
可把软枕等沿小腿全长垫起,确保足跟不挨床面;避免皮肤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
不建议对稳定的干燥焦痂进行湿润处理。谨慎清洗带有窦道、潜行的压疮,避免冲洗液残留。伤口周边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且局部有波动感,怀疑形成脓肿。
常失眠,易心衰!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现有证据表明,失眠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心血管病。近期,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者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提示,失眠可能会导致9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冠心病、心衰、高血压、房颤、外周动脉疾病。8月15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又提供了新证据。该研究表明,各种失眠症状,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醒后无恢复感,均与心衰的发生有关。【二胎放开的惊喜】生两个孩子的妈妈更健康
放开二胎,让人又惊喜,又纠结。美国一项研究[1]发现,生2~3个娃的女士血管情况最好。研究者通过对1644位30~65岁的女士分析发现,生2~3个娃的女士其冠状动脉钙化率为11%,而生≤1个或≥4个的女士则较高分别为15%和27%。之后研究者又以大动脉壁厚度来衡量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结果仍是如此,还是生2~3个风险最低。除了孩子的数量,准妈妈的体重也与心血管健康紧密相关。他汀可预防卵巢癌死亡!美国研究
卵巢癌一经发现往往已到晚期,还有什么好办法挽救患者生命?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带来好消息:心血管明星药他汀可“跨界”发挥作用,降低卵巢癌患者死亡风险,尤其是亲脂性他汀。研究者发现,与不用他汀类药物的卵巢癌患者相比,使用任何类型他汀均可降低40%的卵巢癌死亡风险,其中亲脂性他汀更为显著,降低43%的风险。推广低钠盐,我国年死亡人数将减少约100万!武阳丰述评
已有大量的证据证实,钠摄入过多、钾摄入过少,可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有因果关联。因此,2007年世卫组织已将减盐(减少钠摄入)列为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措施之一,并号召成员国在2020年达到人群钠摄入量减少3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