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Meta分析称,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联合叶酸降压策略可降低12.9%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
近期,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对于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0 μmol/L)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降压相比,采用叶酸和降压药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或联合治疗,可使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显著下降 12.9%。
该分析入选的患者均要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 μmol/L且血压≥140/90 mmHg,无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病史。
研究共纳入了65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有22项报告了心血管事件。这22项研究共纳入2,057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患者,降压加叶酸治疗使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下降12.9%(RR=0.30,95%CI: 0.21-0.43;P<0.001)。图1

图1 22项报告心血管事件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单纯使用降压药比较,联合叶酸和降压治疗策略可显著降低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22 项研究于 2012-2016 年期间在中国人群进行,覆盖辽宁、山西、广东、北京、山东、江西、上海、河南、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多个地区。
其中,有18 项研究为比较依那普利叶酸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和单纯使用依那普利的随机对照试验,与单纯使用依那普利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显著降低了14.5%的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RR=0.25,95%CI: 0.19-0.34;P<0.001)。图 2

图2 与单纯使用依那普利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显著降低了14.5%的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18项研究)
研究还发现,在治疗持续时间超过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加用叶酸可使同型半胱氨酸下降25%。
作者认为,对于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患者,延长干预时间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可能更好。
作者称,对于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人群,联合叶酸的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是有效的一级预防策略。
该Meta分析共有7,887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3,972人被随机到降压加叶酸组,3,915人被随机单纯降压组。随访时间为8周至18个月,中位治疗时间为3.8个月。
其中,40项研究使用0.8 mg叶酸; 13项研究使用0.4 mg叶酸,5项研究采用5 mg叶酸,1项研究使用10 mg叶酸,6项研究未显示具体叶酸剂量。54项试验使用依那普利,两项研究使用氨氯地平 苯那普利,剩余9项未报道详细药物(常规降压治疗)。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并未纳入到该Meta分析中,CSPPT研究的入选标准是无卒中或心肌梗死史的45~7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果表明,使用依那普利叶酸复方制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较单纯使用依那普利降压治疗,显著降低21%的脑卒中风险。
Front Pharmacol是药理及制药学方面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4.4分。
来源:Wang WW,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Folic Acid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Hypertension Drug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yperhomocysteinemia. Front Pharmacol, 2017, 8: 58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美发布心原性休克专家共识,心原性休克可分五期;明确分期有助于确定治疗效果
5月19日,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发布了心原性休克分类临床专家共识声明。该共识将心原性休克分为A、B、C、D、E五期,依次为风险期、开始期、典型期、恶化期、终末期。心原性休克从C期起,开始出现低灌注。在D期,初始干预至少30分钟后仍没有达到血液动力学稳定和充足灌注。E期患者血液动力学高度不稳定,通常出现心脏衰竭。心原性休克分期金字塔A期(风险期)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8:24
0000上下班身体活动,也可防高血压!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新分析
生命在于运动。大量研究已证实,每天即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包括做家务、闲暇时间(运动锻炼性)身体活动等。7月13日,安徽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的新研究发现,交通出行过程中的适量身体活动,也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1:52:02
0001睡不好,血压高,心脏病危险高!意大利高血压协会共识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意大利高血压协会于近期发表专家共识,指出睡眠障碍通过诱发神经激素改变和代谢障碍,引发高血压,进而增加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下图)。大量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发生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的明显增加。夜间非杓型血压也是可改变心血管风险的因素之一。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58:20
0003张澍等总结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进展:药物及电复律并不优于室率控制
心衰和房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两大心血管疾病,经常共存,预后不良,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治疗挑战。对此,阜外医院马文韬、张澍等总结了目前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进展,供临床医生参考。1、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房颤和心衰的第一线药物。2、洋地黄类药物可应用于心衰急性发作时房颤伴快心室率,或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症状的LVEF≤40%的患者,或不能耐受室率控制者。药物与金属支架对比的最大规模研究公布:死亡和心梗无差异,药物支架优势未如预期
挪威的KaareHaraldBønaa教授在ESC2016上发布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头对头”对比研究(NORSTENT)表明,新一代裸金属支架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梗发生率方面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相当。而且虽然药物洗脱支架降的支架血栓或再次血运重建需求更少,但效果也不如预期。KaareHaraldBønaa教授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9:16:4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