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声明(预防心血管病,建议一周吃两次鱼,不要油炸)
来源:
AHA还认为,每周吃1-2次鱼,包括养殖的鱼类,是可以持续的。
富含Ω-3脂肪酸的鱼有鲑鱼、鲭鱼、鲱鱼、湖鳟鱼、沙丁鱼或长鳍金枪鱼等油性鱼类。
[2] Eric B. Rimm,et al. Seafood Long-Chain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8;May 17.
有研究发现,每周吃1~2次海鲜,与不吃海鲜者相比,可降低50%的心原性猝死风险。但更多吃海鲜并未有进一步获益。
[1] Keep saying yes to fishtwice a week for heart health. AHA. May 17, 2018.
另外,不建议补充Ω-3鱼油补充剂来预防心血管病。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不过,吃鱼的好处远远超过与汞污染相关的风险,尤其是食用不同种类的海鲜时。
具体推荐是,每周吃两次,每次2两鱼,但不要用油炸。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声明指出,每周进食1~2次富含长链Ω-3脂肪酸的包括鱼在内的海鲜餐,有助于降低心衰、冠心病、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海鲜的有益机制可能包括抗心律失常作用、抗炎和稳定内皮功能,还有证据表明,吃海鲜还可改善电生理指标,如降低心率,减少复极异常(QT延长),尤其是心原性猝死。
撰写这份文件的营养专家也关注了海鲜的汞污染。认为虽然大部分海产品均含有汞,但在大型鱼类中汞污染普遍存在。
0000
相关推荐
2007版AHA/ACC瓣膜病指南十大要点:TAVR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由IIa类升为I类推荐
鉴于影像诊断学、介入和外科治疗的不断进展,近日AHA/ACC对2014版瓣膜性心脏病指南进行了更新。其中要点如下:1.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南推荐对于置入人工瓣膜以及应用瓣膜成形环、人工腱索等的患者在牙科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ClassIIa,LOEC-LD)。2.房颤抗凝治疗:对于伴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ClassI,LOEB-NR);ACC前主席痛批“易损斑块”理念!JACC研究:脂质斑块与远期事件无关
富含脂质的斑块属于高危斑块。对于脂质斑块罪犯病变的介入治疗,一些病理学研究提示会出现远端栓塞和损伤部位愈合而恶化预后。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前瞻注册研究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脂质斑块与远期事件不相关。二是介入治疗富含脂质斑块病变是安全的,不影响介入治疗短期或2年预后。而且,在接受介入治疗的1621例患者中,2年随访时,有高达18%的患者发生了不良心血管事件。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脑病“千里有一”!宁夏学者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1:31:33
0000江西学者:不能搭桥的复杂冠心病患者在FFR指导下冠脉介入效果好
对于SYNTAX评分≥33分且EuroSCORE评分>6分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效果如何?一项由江西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不适合搭桥的这类冠心病患者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行冠脉介入可带来临床获益。美国更新共识:择期冠脉介入患者如无并发症,可当天出院
近日,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修改更新了2009年发表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时间专家共识,将无并发症的择期PCI需要监测一个晚上后出院改为手术当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