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声明(预防心血管病,建议一周吃两次鱼,不要油炸)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有研究发现,每周吃1~2次海鲜,与不吃海鲜者相比,可降低50%的心原性猝死风险。但更多吃海鲜并未有进一步获益。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声明指出,每周进食1~2次富含长链Ω-3脂肪酸的包括鱼在内的海鲜餐,有助于降低心衰、冠心病、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
不过,吃鱼的好处远远超过与汞污染相关的风险,尤其是食用不同种类的海鲜时。
[2] Eric B. Rimm,et al. Seafood Long-Chain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8;May 17.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具体推荐是,每周吃两次,每次2两鱼,但不要用油炸。
来源:
[1] Keep saying yes to fishtwice a week for heart health. AHA. May 17, 2018.
另外,不建议补充Ω-3鱼油补充剂来预防心血管病。
海鲜的有益机制可能包括抗心律失常作用、抗炎和稳定内皮功能,还有证据表明,吃海鲜还可改善电生理指标,如降低心率,减少复极异常(QT延长),尤其是心原性猝死。
AHA还认为,每周吃1-2次鱼,包括养殖的鱼类,是可以持续的。
富含Ω-3脂肪酸的鱼有鲑鱼、鲭鱼、鲱鱼、湖鳟鱼、沙丁鱼或长鳍金枪鱼等油性鱼类。
撰写这份文件的营养专家也关注了海鲜的汞污染。认为虽然大部分海产品均含有汞,但在大型鱼类中汞污染普遍存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3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经验:仅半数血培养阳性,心脏超声检查功不可没
阜外医院学者分析了2013-2016年期间300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76.0%有基础心脏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35.3%),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仅13例(4.3%)。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术后作为独立基础病因占比达10.3%,提示对于这类高危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腹主动脉钙化,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高2~4倍!澳大利亚研究
冠心病通常比较沉默,有没有更早期的预警迹象?近日一项发表在JAHA上的澳大利亚研究表明,大动脉钙质沉积有助于预测未来心脏病发作或年卒中风险。这项研究共分析了52项已发表研究,结果发现,腹主动脉钙化的人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2~4倍。而且,血管壁钙沉积越广泛,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高,腹主动脉钙化且伴有慢性肾病的患者要比普通腹主动脉钙化者风险更高。协和医院曾小峰等报告,四成大动脉炎累及心脏
协和医院曾小峰等发表研究称,我国大动脉炎患者八成为女性,近四成存在心脏受累情况。本研究的411例患者中,女性325例。164例有心脏受累,247无心脏受累。研究者发现,有心脏受累患者的病程(24个月)明显长于无心脏受累患者(16个月)。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在锁骨下动杂音脉在心脏受累患者中更常见。美国心律学会年会公布研究:短期喝大量西柚汁或可引发致命心律失常
在日前召开的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上,以色列研究者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短时间内喝大量西柚汁可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女士和长QT综合征患者尤其风险高。这一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心律》杂志上。QT间期延长表示心脏复极延迟,是心电异常的一种表现,通常与心律失常敏感性增高密切相关,严重时可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猝死。【AHA2017】救人一命,小学生也可学会有效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作为一种最基本急救技术,应在普通公众中进行普及。据AHA2017科学年会上发布的研究,六年级小学生(平均年龄12岁)完全可以有效地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研究人员评估了160名六年级小学生的执行徒手心肺复苏的能力,孩子们在节奏与目标压缩速率匹配的音乐和视频游戏的帮助下完成心肺复苏的标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