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医学院学者JAMA总结维生素补充方法(中老年人该适量补充维生素B12)
高危人群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指引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需补充维生素B12。
但除了热情,还是需要理智的。
对于维生素B12,≥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能饮食不足以满足,建议补充维生素B12(2.4 μg/d)。恶性贫血者则需要剂量更高些。
补充钙有助于降低妊娠高血压风险和先兆子痫风险,但补充维生素D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孕妇也会被告知多吃富含铁的饮食,对于血红蛋白低者,补充铁以预防铁缺乏贫血,还是需要评估风险与获益的。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两位学者在JAMA的视角(Viewpoint)栏目专门发文,梳理了一下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正确姿势”。
补充维生素K:会影响华法林的有效性。
补充维生素B7:会干扰肌钙蛋白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作者指出,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引导患者及公众合理补充微量营养素保健品,遏制滥用。在开具处方时,应与患者沟通明确其正在服用的膳食补充剂种类,以防药物间相互作用。
很多人还会在产前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包括叶酸、维生素D、钙等。
另外患者在选用膳食补充剂时,应该选用那些有品质保障的,经过严格认证的,比如经过NSF或UL认证的,并标签明确标出所含营养物质剂量、活性成分等。
婴幼儿:维生素D、铁
恶性贫血:维生素B12(1~2 mg/d口服或肌内注射0.1~1 mg/mo)。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来源:Manson JE, Bassuk SS. 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What Clinicians Need to Know. JAMA, 2018, 319(9): 859-860.
对于钙,当前推荐的膳食营养供给量,在51~70岁的男性为1000 mg/d,在51~70岁的女性以及≥70岁的男性和女性为1200 mg/d。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需补充维生素B12、钙、镁。
对于儿童而言,作者指出,只要饮食保证营养平衡,就不必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或矿物质,并且要尽量避免摄入超出膳食营养素推荐范围的微量元素保健品。
克罗恩病以及其他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疾病:铁、B族维生素、维生素D、锌、镁。
不过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于某些饮食不能满足营养的特殊人群,或特殊阶段的人群,或高危人群,还是有一定用武之地的。
甚至有一些试验表明,微量营养素的补充超出推荐的膳食供给量,还会产生危害,比如补充过量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或硒,还可能增加死亡、癌症和脑出血风险。
作者就此对目前一般健康人群微量营养素补充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抗氧化维生素专门制剂、锌、铜。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维生素B12、钙
限制或不理想的饮食模式: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维生素B12、钙、维生素D、镁。
考虑到补充钙或会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病风险,补钙最好还是通过食补,如果食补不能满足,再服用钙剂(多需500 mg/d)。
怀孕早期补充足量叶酸(0.4~0.8 mg/d)以预防神经管缺陷,证据已经很明确。
所有幼儿应该在1岁时筛查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叶酸、产前维生素
ω-3脂肪酸补充剂一直在少年儿童中较火,并被认为有助于改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等,但事实上还是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的。
减肥手术者: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钙、锌、铜、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
人们一向对各种营养品很有热情,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美国有48%成人在补充维生素,39%补充矿物质保健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母乳或混合喂养的婴儿这样补:
对于维生素D,当前考虑到骨骼健康,推荐不论是食物还是维生素制剂,对于70岁以下者达到600 IU/d,≥70岁者达到800 IU/d。
作者指出,目前绝大多数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相关的临床试验,并未能显示出对非营养缺乏相关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有清晰获益。
(1) 一出生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 IU/d),一直持续到断奶并进食维生素D强化奶(≥1 L/d);
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骼健康问题:维生素D、钙、镁。
(2) 从4个月开始补充铁(1 mg/kg/d),直到通常在6个月能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因为配方奶中多强化了维生素D和铁,通常不需额外补充。
但作者强调,对于大多数健康人,健康平衡的饮食足矣。健康的日常饮食能够提供一系列符合生物学配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而不是市场上所流行的单一的高剂量的化合物。
少吃肉和甜食,可降尿酸!天津研究
天津慢性低度全身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研究分析数据显示,吃动物性食物或甜食,则高尿酸血症风险高;多吃蔬菜则降低高尿酸血症风险。研究分析了20766名居民。高尿酸血症定义是的男性尿酸>420μmol/L或女性>350μmol/L。中位随访时间为4.2年,总共发生了4389例首次高尿酸血症。研究对三种主要饮食模式进行了分析,分别是蔬菜、甜食和动物性食物。中国CDC研究称:我国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农村地区死亡率下降,但二者似乎没有关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周脉耕等发表数据显示,在2004~2008年,新农合在全国不断普及,从2004年的18.4%增加至2008年的96.8%。截至2012年,新农合覆盖了全部农村地区。在此期间,农村60岁以上人群的年龄标化的死亡率降低了16%。在2004~2008年期间,死亡率降低最明显。死亡率的降低主要是来源于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的降低。杨进刚阜外2023-08-11 11:36:20
0001心梗伴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差!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新分析
9月7日,BMJOpen杂志刊发的一项基于中国急性心梗(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新分析显示,胃肠道出血是中国急性心梗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出血,占80.6%。在中国急性心梗住院患者中,住院期间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19%,严重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为0.32%,相对较低。在省级、地市级、县级医院,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94%、1.24%、1.50%。运动后室早,提示风险高!JACC研究
JACC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群,如果运动恢复期后发生严重室早,提示心血管死亡风险较高。研究定义了的严重(highgrade)室早为:频发(>10个/分钟)或多源室早,有R-on-T现象和连续≥2个室早。研究者对近5486名接受了运动平板试验的无症状成年人随访20年。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3:50:29
0000画蛇添足?阜外研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换瓣同期未必需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有无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阜外医院孙寒松、徐海涛等研究表明,未必需要。研究显示,这类患者,不论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还是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术后30天,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2:00: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