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证据(强效他汀治疗可降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死亡和截肢风险)
不过也有一些例外,例如,75岁以上的患者应用强效他汀后截肢风险甚至低于相对年轻的患者;另外,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强效他汀对无糖尿病的患者截肢和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更明显。
倾向匹配分析以及根据年龄、性别、糖尿病合并状态、冠心病合并情况、种族分层的亚组分析得出的结果均保持一致。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但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开始应用他汀尤其强效他汀,可显著降低死亡和截肢风险。
来源:Arya S, et al. Statins Have a Dose-Dependent Effect on Amputation and Survival in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January 12, 2018
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的分析显示,与仅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相比,应用强效他汀的患者截肢的风险降低了33%,死亡风险降低26%;应用非强效他汀的患者截肢风险也降低了19%,死亡风险降低17%。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不过,与应用强效他汀相比,应用非强效他汀对于截肢和死亡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提示他汀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保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该研究纳入2003-2014年美国退伍军人数据库中的近15.6万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其中28%没有服用他汀。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或颈动脉疾病的患者中强效他汀的应用率几乎是单纯外周动脉疾病的3倍(18.4% vs 6.4%)。
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应该启动强效他汀治疗,但外周动脉疾病是个例外,证据质量较低。
吃二甲双胍者,房颤等心律失常风险较低!Circulation子刊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服用不同的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其长期心律失常风险有很大差别,应用二甲双胍者,发生房颤和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风险明显较低。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与单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等)或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的患者相比,单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AHA:临床肺功能下降者死亡风险高
连日的雾霾重压之下,又从美国心脏协会(AHA)传来了一则让人难过的消息。这项来自德国对1万余人追踪5年余的研究表明,即使一个人没有明显肺部疾病,只是亚临床肺功能受损,就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无关于心脏功能的好坏。伪嗜铬细胞瘤:严重发作性高血压的玄外之音
临床上常见到这样一类病人,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经检查又排除了。这些人的特点是,其发作可能与情感相关,包括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特别的讲,严重的发作性高血压,不易解释的发作性高血压症候群,无儿茶酚胺生化指标升高。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高血压科曹邦明指出,这种排除嗜铬细胞瘤及类似嗜铬细胞瘤的情况称为伪嗜铬细胞瘤。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3:30:58
0000二甲双胍联用利拉鲁肽,血糖达标和预防大血管事件的效果最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GRADE研究5年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用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降糖及预防大血管事件效果最佳。结果表明,与西他列汀和格列美脲相比,甘精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在达到和维持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均更优。甘精胰岛素和利拉鲁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至≥7.0%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13%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