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病研究(大姨妈来了你不爽,不来你就危险了)
绝经后时间每增加5年,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7%,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4%。
与48~50岁时绝经的女士相比,更早绝经(如43岁以前)的女士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4%,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均升高6%。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近期,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协作组在Circulation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纳入30万余名中国女士、随访9年的研究表明,绝经越早、总生育期(月经初潮到绝经的时间)越短的女士,心血管病风险越高,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研究者指出,这是首个全面评估绝经特征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纳入的30万余名受试者中,27.4万女士基线无心血管病,13.4万名女士自然绝经。
该研究还显示,绝经后时间越长的女士,心血管病风险越高。与绝经不到5年的女士相比,绝经5~10年、11~15年、16~20年、>20年的女士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的风险逐渐升高。
绝经年龄与心血管病及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来源:Ling Yang, Liling Lin, Christiana Kartsonaki, et al. Menopause Characteristics, Total Reproductive Yea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Chinese Women.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17;10:e004235. Originally published November 8, 2017
总生育期与心血管病及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绝经时间与心血管病及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另外,对每个孩子哺乳时间超过2年的女士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较低。
绝经年龄每提早1岁,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5%,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7%和0.5%。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总生育期每延长1年,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1.4%。与生育期长达30~32年的女士相比,生育期较短的女士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10%,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大约均降低5%。
月经是女性特有生理现象,很多女性对月经都是抱着厌恶的态度,其实月经对女性的身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是良药!欧洲心脏杂志刊发5项运动研究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推出数篇运动与心血管病的研究。运动达标能降低房颤患者30%脑卒中风险很多房颤患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有房颤能不能运动?挪威一项名为“HUNT3”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遵循运动指南运动的房颤患者要比不运动的患者降低了45%的全因死亡风险和46%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其中还降低了22%的心血管病,和30%的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图1不同运动水平房颤患者生存率比较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5:57:18
0000Lancet:全球35亿人有口腔疾病,中国传统送礼佳品是罪魁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近期,Lancet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口腔疾病影响全球35亿人,主要是龋齿、牙龈疾病和口腔癌,尤其影响中低收入国家人群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并呼吁关注口腔健康。文章指出,糖、烟和酒是导致口腔疾病的罪魁,而这三样都是中国传统的送礼佳品。糖是龋齿罪魁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4:10:21
0000泰达医院学者称:搭桥术后电风暴,首先要考虑桥血管问题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修宗谊、樊国亮等研究表明,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室电风暴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且均能找到明确病因及诱因,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转归。研究者特别指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室电风暴者,首先考虑桥血管问题,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器械辅助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血供,是心脏复苏成功的可靠前提条件。经远端桡动脉行冠脉介入,可降低穿刺并发症!山东学者Meta分析
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赵蒙、赵明明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与传统桡动脉路径相比,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同样可行、安全,且术后血肿及桡动脉闭塞发生风险低,但穿刺成功率较低,穿刺时间较长。作者指出,远端桡动脉路径穿刺成功率较低,穿刺时间较长,推测可能与远端桡动脉细小、扭曲、穿刺技术新,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