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克大学冼颖教授称(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全是套路)
此外,冼教授认为论文写作是熟练活,是有套路可寻的,多练习就能提高。具体发文时要注意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文章要简单明了,且无拖沓累赘,最好不要用大词长句、双重否定句以及被动语态。
比如2000 年,JAMA 杂志发布了“初级卒中中心建设的专家共识”,从“专家共识”这4 个字就可以知道初级卒中中心对卒中患者是否有益是缺乏证据的。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国外期刊曾发表过论文的医生而言,最后论文的呈现可能与提交的最初版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结果部分,注意不要列举出患者的所有基线数据,只展示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部分就可。此外,关键结果要重点介绍,在正文中不再复述表格或图中的数据。
讨论部分,第一段通常复述研究主要结果;第二段重提研究背景,既往相关领域的数据,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其解决的问题;第三段自由一些,但也要紧扣主题,比如将研究结果与相关理论结合;第四段可以展望未来,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摘要必须紧扣研究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并总结出论文的最关键内容。对于正文部分,冼教授说,前言部分要重点介绍清楚研究的背景,也就是目前的还没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列举以往研究的数据。
首先是研究的重要性或者临床意义,其次是原创性,然后是科学性、写作表达等。
结论部分要写出想要读者记住的关键信息,常再次陈述研究的目的,临床的意义。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一般来说,论文提交后,如果杂志编辑感兴趣会交给外审,汇总外审的意见后编辑部进行讨论,讨论通过后会提出些修改建议。所以,外审的意见很重要,外审都看重什么呢?
美国杜克大学冼颖教授在中国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者会议上报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可以使用很多套路。
就此,冼教授团队进行了“卒中中心与卒中患者死亡率关系”的研究,研究发表于2011 年在JAMA 杂志。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文章中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放在最最前面,让人一目了然,因此他特别强调要写好摘要,摘要是一篇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好的摘要才能打动编辑的心。
确定研究选题可以从寻找证据的“漏洞”开始,所有指南推荐并非循证证据为一级,也就说证据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或证实。如果能从这些“漏洞”入手,无疑会弥补指南空白。
冼颖教授
冼颖教授强调,研究的临床意义最重要,就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我们医生的主要责任就是治病救人,我们写文章也是为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治病救人的问题,所以如果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很可能会发表在好的杂志。相反,临床重要性不够是论文被拒的首要原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美国心脏协会声明:重大事件会影响健康
俗话说的好,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变故,愁更愁!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人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或变故,比如新入学、开始新工作、生孩子、退休等,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原因是可能会减少日常体力活动,其实就是扰乱了生活规律。《黄帝内经》早就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意思就是保持生活规律。动物实验:喝茅台,有防肝癌功效
有位网友在网上很幽默的解析了喝酒的好处,其一,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喝酒能对人体从口腔到胃肠的全面性的消毒;酒的另一成分是水,水能够解渴;其三,喝少量的酒可以活血化淤,促进血液循环。其四,本人意外的发现,喝大量的酒可以治病,对于相思病、失恋症,的确是酒到病除。咱先抛开相思病、失恋症先不说,喝酒治病还真让他说对了,但一定要喝中国的国酒——茅台!让癌症患者“蒙在鼓里”更不利!二军大近3万肺癌患者研究
在我国,每7分钟就有1人确诊癌症。一旦确诊,出于关爱,很多人都会选择对患者隐瞒病情,如果告诉患者实情结果就真的很糟糕吗?事实有时候总是超出想象。近日一项来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者在近3万肺癌患者中进行的研究则显示,知道自己病情的患者活得更久。研究显示,知道自己得癌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而一直“蒙在鼓里”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却为8.8个月。中国仅四成房颤患者,采用ABC管理路径!44个中心注册登记研究
目前,亚太和欧美指南均推荐在房颤患者中采用ABC管理路径来预防中风。其中,A:优化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B:以患者为中心,在心律、症状监测基础上更好地控制症状;C:管理心血管病及合并疾病。4月26日,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等在JACC亚洲子刊上发表的ChioTEAF注册登记研究提示,在来自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44个中心的3520例房颤患者中,仅41.1%采用ABC管理路径。Circulation杂志:摆脱中年油腻其实不难
相信前不久刷屏的“油腻中年”一词让很多人自感危机。的确,人到中年压力山大,又加上很多人疏于健康管理,难免“油腻”起来,甚至身体“亮红灯”。其实,中年人要想摆脱“油腻”也并非难事。近日发表在知名期刊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年人即便由于长期久坐不动出现了心脏问题,积极适当运动就可增加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