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Care,吃的不对,是我国成为糖尿病大国的首位原因)
来源:Li Y, et al. Time Trends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Diabetes Burden in China. Diabetes Care. October 18, 2017
1991-2011年,我国≥20岁的成人平均BMI从21.7升至23.5,估计到2031年会达到25.2。
我国居民的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从1991年到2011年几乎下降了50%,从379 MET-h/周降至2011年的190.3 MET-h/周。
肥胖是一个大问题,估计我国有4380万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和超重有关,占到糖尿病发病的46.8%。
中国为何成了糖尿病大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美国学者采用1991-2011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数据进行的研究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大国。
“吃的不对”是我国糖尿病增加的首要原因
肥胖国度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我国居民平均收缩压从1991年的119 mmHg升至2011年的123 mmHg。1991和2011归因于高收缩压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680万和2160万,并将在2031年达到3040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有280万、180万和50万例糖尿病可归因于加工肉类、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
研究发现,“吃的不对”是我国糖尿病增加的首要原因。主要是摄入全谷物太少,而精制食物太多。2011年,分别有3780万和2180万糖尿病患者归因于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就有5960万人。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此外,研究还发现,1991-2011年,尽管吸烟率有所下降,2011年归因于当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仍达到980万。
在饮食方面,还有1580万、1130万、990万、600万、360万和260万糖尿病可归因于奶制品、坚果、水果、蔬菜、鱼和海鲜吃的少。
体力活动20年下降50%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1991年和2011年,归因于体力活动不足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640万和2950万,增加了近80%;至203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240万。
我国≥20岁居民精制谷物的日均摄入量从1997年的每天442 g降至2011年的每天348;全谷物的平均摄入量从每天4 g升至4.6 g,已经有好的趋势。
血压升高和吸烟亦有贡献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
用他汀防心血管病,即使停药3年,仍有效!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2016年公布的HOPE-3研究显示,既往没有明显心血管病、心血管风险中等的人,经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5.6年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了24%。另外,尽管经坎地沙坦(16mg/d)和氢氯噻嗪(12.5mg/d)治疗后,降压组的收缩压降低了6mmHg,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安慰剂组相比并没有降低。仅基线收缩压>143mmHg的人有明显的心血管获益。杨进刚阜外2023-09-15 16:51:56
0000常敏之:PCSK9 抑制剂表现不凡
台湾荣总医院常敏之教授昨日指出,在高血脂面前,他汀类药物有时会力不从心,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不过近年来出现的PCSK9抑制剂让人眼前一亮。常敏之教授PCSK9能够与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使LDL-R在细胞内降解增加,导致LDL-R无法再循环使用。PCSK9抑制剂可减少LDL-R的降解,使得LDL-R能够循环使用,持续向肝细胞内转运LDL-P,达到降脂效果。杨进刚阜外2023-08-04 09:26:05
0000中美学者研究发现,孕期母亲叶酸水平高,孩子得高血压风险降低40%
怀孕前后补点什么好?好多人会回答叶酸,因为这样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不过近期中美学者进行的研究又给补充叶酸增添了新理由:母亲叶酸水平高,能够降低孩子40%的儿童期血压升高风险。而且在这项研究中很多母亲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体重超标这些心脏代谢风险因素。而之前有研究表明,孕期母亲心脏代谢危险因素与后代血压升高相关。日行万步最有益于健康?美国研究称至少8500步
我们都知道,步行有益于健康。然而,到底每天走多少步比较合适?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最好每天主动步行(快步走,每小时5400米~6000米)6000步。杨进刚阜外2023-08-10 09:50:1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