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敏之(PCSK9,抑制剂表现不凡)
他介绍了PCSK9 功能丧失突变导致的低胆固醇血症,及其心血管病风险。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存在PCSK9 功能丧失突变,可算一种福音,其LDL-C平均可下降28%,冠心病风险则下降88%。而且生活与常人无异。
台湾荣总医院常敏之教授昨日指出,在高血脂面前,他汀类药物有时会力不从心,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不过近年来出现的PCSK9 抑制剂让人眼前一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此外,在Evolocumab、Alirocumab相关研究中,也对这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均显示安全性较好,甚至好于标准化调脂治疗。
鉴于此,他认为,目前看来PCSK9抑制剂是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调脂良药。不过对于这两种新药还有研究要拭目以待,一观其对心血管病硬终点的结果。其中FOURIER研究将显示Evolocumab的功效;ODYSSEY Outcomes则观察Alirocumab的疗效。两项研究将在1~2年内完成。
常敏之教授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此外,相关研究还显示这些新药对“老大难”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也比较见效,可降低30%的LDL-C水平。
目前上市的Evolocumab、Alirocumab在已经发表的研究均表现不凡。例如OSLER研究就表明,Evolocumab可使患者12周时LDL-C降低61%,1年心血管事件降低53%,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而ODYSSEY Long-Term 研究则显示,Alirocumab 治疗 24 周后,79% 患者 LDL-C 水平降到 70 mg/dL 以下。Alirocumab 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绝对发生率为 1.4%,安慰剂组为 3.0%,Alirocumab 治疗后相对风险度减少 54%。
目前有多种PCSK9抑制剂,包括Evolocumab、Alirocumab和Bococizumab,以及RG-7652、Ly3015014和ALN-PCS02。其中Evolocumab、Alirocumab在2015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而Bococizumab近日“折翼”,辉瑞表示,将终止其开发,两项正在进行的三期研究SPIRE1和SPIRE2将停止。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PCSK9能够与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使LDL-R在细胞内降解增加,导致LDL-R无法再循环使用。PCSK9抑制剂可减少LDL-R的降解,使得LDL-R能够循环使用,持续向肝细胞内转运LDL-P,达到降脂效果。
不过,对于新药,不论是患者还是临床医生最为担心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药物安全性问题。常敏之结合遗传性数据和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解释。
不到40岁LDL-C> 3.37 mmol/L,也该用他汀!?美国成本效益研究
目前,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他汀仅用于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40~75岁人群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略微宽松一些,建议心血管极高危的40岁以下人群也用他汀。这个40岁的分界线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暗示早期的高胆固醇血症不那么值得关注。然而,很多研究发现,18~39岁的年轻成年人如果坏胆固醇(LDL-C)升高,中老年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阜外医院研究称,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可恢复正常
阜外医院张健、黄燕等的一项研究显示,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使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达到左心室逆重构,主要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研究发现,发生左心室重构逆转的患者,70%是在标准药物治疗后12个月内起效。这提示,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改善其心室重构。芬兰研究首次发现,吃得咸可致房颤
目前已经明确,高盐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与高血压关联十分密切。另外,高盐饮食还显著增加中风、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和蛋白尿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近期发表在医学年鉴杂志(AnnalsofMedicine)上的一项芬兰研究发现,高盐饮食还与房颤独立相关。研究者对716名中年受试者平均进行19年随访后发现,高盐饮食是房颤的危险因素。改善高血压防控,从在家量血压开始!王继光解读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为“18岁以上知晓血压”。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等牵头发布了《2019年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全文链接】指南指出,中国高血压控制的关键障碍就是低知晓率和低控制率,而家庭血压监测是改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杨进刚阜外2023-09-10 08:21:150000用钙拮抗剂控制房颤室率,窦缓风险低!Heart研究
室率控制是房颤管理的主要策略,也是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能够明显改善房颤相关症状。室率控制的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Heart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与应用β受体阻滞剂相比,钙拮抗剂可减少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研究分析了AFFIRM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的比较研究)的4060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