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建立中国首个CRT患者预后评分系统(仅4个简单指标)
阜外医院刘志敏等在本刊发文报告,针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预后评估,该研究团队建立了第一个基于国人的评分系统——HEAL评分,且该评分系统区分度优于优于国外常用的EARRN 评分。
低、中、高危分级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和0.708,该评分可良好地区分不同危险分级患者的临床预后。
依据危险因素β 偏回归系数建立HEAL 评分,根据分值划定患者危险分级:<4 分为低危,4~10 分为中危,>10 分为高危。
研究者对367 例患者分别采用HEAL 评分与EARRN评分,发现HEAL 评分(AUC:0.763)较EARRN 评分(AUC:0.602) 区分度更高(下图)。
建模组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R=1.137)、大内皮素-1(HR=1.934)、左心房前后径(HR=1.045)、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HR=2.583)是CRT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EARRN评分包括5个指标:NYHA 心功能Ⅳ 级、eGFR<60 ml/(min·1.73 m2)、年龄≥ 70 岁、心房颤动、LVEF<22%。
来源:杨绳文,刘志敏,刘尚雨,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预后风险评分系统的构建与验证.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761-765.
研究者指出,该评分系统“算法相对简单,易于计算和记忆,临床实用性较强。将心脏移植纳入终点事件,贴合目前临床现状。”
随后,他们在中国患者群中进行了验证,发现该评分在预测CRT 患者死亡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风险时,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

该评分系统结合了临床、超声及生化指标,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大内皮素-1、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和左心房前后径四个简单指标。
心脏支架后一年又有血栓,原来有这些特点
得了冠心病,放了支架后,结果1年或者多年后置入支架处又有血栓形成,即形成所谓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这些患者与发生极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一样吗?哪些患者容易发生?解放军总医院张丽伟、陈强等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发现,发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临床表现危重,若坚持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心功能或有助于极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预防药物性心律失常,要多做心电图!AHA药物性心律失常声明
临床上,许多临床常用药物可能导致或加重心律失常,比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菌药物、精神类药物,以及抗癌药物等,这不是小事!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就药物性心律失常发表了科学声明,强调控制危险因素为先,同时要多做心电图检查进行监测。声明中指出,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Brugada综合征。太极拳降压堪比吃药!美学者研究
都说太极拳好,经常练练对血压有多大影响?近日一项美国学者进行的Meta研究认为,太极拳可作为高血压前期患者降压治疗的非药物手段。他们发现,如果一周约打4次太极拳,每次约60分,坚持约22周,血压就能平均降低5~11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