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建立中国首个CRT患者预后评分系统(仅4个简单指标)
低、中、高危分级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和0.708,该评分可良好地区分不同危险分级患者的临床预后。
研究者指出,该评分系统“算法相对简单,易于计算和记忆,临床实用性较强。将心脏移植纳入终点事件,贴合目前临床现状。”
研究者对367 例患者分别采用HEAL 评分与EARRN评分,发现HEAL 评分(AUC:0.763)较EARRN 评分(AUC:0.602) 区分度更高(下图)。
依据危险因素β 偏回归系数建立HEAL 评分,根据分值划定患者危险分级:<4 分为低危,4~10 分为中危,>10 分为高危。
来源:杨绳文,刘志敏,刘尚雨,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预后风险评分系统的构建与验证.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761-765.
随后,他们在中国患者群中进行了验证,发现该评分在预测CRT 患者死亡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风险时,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
阜外医院刘志敏等在本刊发文报告,针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预后评估,该研究团队建立了第一个基于国人的评分系统——HEAL评分,且该评分系统区分度优于优于国外常用的EARRN 评分。
EARRN评分包括5个指标:NYHA 心功能Ⅳ 级、eGFR<60 ml/(min·1.73 m2)、年龄≥ 70 岁、心房颤动、LVEF<22%。
建模组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R=1.137)、大内皮素-1(HR=1.934)、左心房前后径(HR=1.045)、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HR=2.583)是CRT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评分系统结合了临床、超声及生化指标,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大内皮素-1、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和左心房前后径四个简单指标。

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少见但很危险!阜外研究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一旦并发肺动脉高压,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且易误诊。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都有什么特点?阜外医院熊长明、曾绮娴等指出,临床上进行肺动脉高压病因筛查时,如患者为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病情进展快,胸部CT表现为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并存,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明显降低时,需要警惕。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5:01:46
0001广东省医谭宁等研究称:术前肺动脉压可预测风心病换瓣后短期死亡
广东省人民医院谭宁等发表研究指出,肺动脉压可预测中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在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后短期死亡。术前肺动脉压>52.5mmHg可作为风险评估的切点值。本研究中,3.8%中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院内死亡。刘文玲等近2万北京地区青少年调查研究显示,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患病率为0.15%
预激综合征是种常见疾病,而且约40%~80%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甚至会引起猝死。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刘欣等对北京地区近2万名青少年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些15~20岁的年轻人有0.15%罹患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而且患病率和患病类型在男女无差异。研究者在对这些患者随访1.5~3年期间发现,有5人为间歇性心室预激,6人出现阵发性心悸,2人记录到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余无临床症状。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4:35:44
0000Europace杂志刊发阜外医院姚焰等新研究:继发于肺动脉瓣狭窄的室速很特殊
阜外医院姚焰团队新近在Europace杂志报告,继发于肺动脉(瓣)狭窄的室速机制具有特殊性,局灶性室速占了相当的比例,并且其局灶性激动最常见的部位似乎大多位于右室心尖部,与其他常见的右室局灶性室速部位明显不同。研究观察了5例接受了外科手术的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均分别于术后第4年至第10年发作持续性室速。杨进刚阜外2023-08-04 08:55:1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