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ESC外周动脉疾病指南(不建议常规介入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以及搭桥术前70,99,的颈动脉狭窄)
对于下肢动脉疾病,新指南引入了新的WIfI分类法,以评估威胁生命的慢性下肢缺血。WIfI分类系统包括3个与截肢有关的重要因素:伤口(W)、缺血(I)和足部感染(fI)。
1、不论有无症状或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所有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都需要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至少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对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一方面要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也要注意病变部位的管理,推荐多学科血管团队共同决策。
指南指出,外周动脉疾病包括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上肢和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累及多处血管病变的情况。

新指南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以独立章节列出外周动脉疾病的抗栓药物应用,主要建议如下:
无症状颈动脉疾病的血运重建,新指南也有重要变化:新指南仅建议有卒中高风险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而旧的指南建议所有无症状颈动脉疾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
2、在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中,仅建议有症状或血运重建术后的患者应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其中氯吡格雷是优选药物。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指南建议,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应接受优化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

1、Victor Aboyans, Jean-Baptiste Ricco,Marie-Louise E. L.Bartelink,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ESV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doi:10.1093/eurheartj/ehx095

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共同制定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指南发布,上一版指南于2011年公布。新指南同时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
关于肾动脉疾病,新指南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常规接受介入治疗。但对部分肾动脉狭窄患者,包括不能解释的心力衰竭或突发肺水肿者,以及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者,可建议血管重建。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3、长期抗凝治疗仅建议用于有抗凝适应证(如房颤)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而且只有近期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才可以在应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颈动脉狭窄70-99%的无症状患者,在搭桥术前不建议进行血管重建治疗。但对双侧均为70-99%狭窄,或,一侧70-99%狭窄,另一侧为闭塞的患者应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提示中风风险较高的因素如下:
来源:
2、ESC官方网站
喝凉水都胖?慢跑是打败“肥胖基因”最好的运动
一说减肥,怎么也离不开运动,不过哪种运动最利于减肥,能有助于打败自己喝口凉水都长肉的“胖基因”?是骑自行车,游泳,还是什么?一项台湾超出1.8万人的研究给出了答案:慢跑。研究显示,只要规律运动,就要比不运动的人有更低的体重指数(体重与身高平方比),即使是那些有“肥胖基因”的人。不过就对抗肥胖而言,有一项运动从众多运动类型中脱颖而出,那就是慢跑。8万人跟踪调查:预防高血压就该这么吃
吃哪些食物会引起高血压?法国一项8万人跟踪3.4年的研究发现,口味重和吃红肉多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而多吃含钾和镁食物、植物蛋白、纤维素、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物的人得高血压可能性较低。在校正混淆变量并比较最高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后发现,钠摄入量增加了17%高血压的风险,动物蛋白增加26%,红肉和加工肉类增加25%。人类生殖学杂志研究称:穿平角内裤会让精子更茁壮
三角内裤还是平角内裤,不同男士有不同的选择。近期一项发表在《人类生殖学》上的研究显示,穿穿平角内裤更健康,会让精子更茁壮。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对656例男士穿着内衣习惯和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那些习惯穿平角内裤的男士,其精子浓度更高,高出均值25%,总数增加了17%,单次精液中活性精子增加了33%。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40:53
0000心衰患者加用SGLT2i有效,还会省钱!阜外医院张健等研究
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建议,对于射血分数<40%的心力衰竭,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均可作为心衰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9~11岁就该查血脂!?美国1.5万儿童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其发病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儿童时期已经开始。近日,一项美国研究摸索了一下儿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轨迹,籍此支持对9~11岁儿童进行血脂筛查。这项研究对15000多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平均LDL-C水平从3~10岁逐渐升高,而从10~15岁降低,然后再次升高达到成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