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7重磅研究万众瞩目,RE,DUALPCI研究,房颤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抗凝策略将有重大突破)
另外还有两项研究也在进行,分别是AUGUSTUS ACS/PCI(阿哌沙班vs华法林)和ENTRUST-AF-PCI(依度沙班vs华法林)。
[2] Heidbuchel H, Verhamme P, Alings M,et al. Updated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practical guide on the use of non-vitamin-K antagonistanticoagulants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Executive summary. Eur Heart J. 2016 Jun 9. pii: ehw058. [Epub ahead of print]
哈佛大学Christopher Cannon教授是该研究的首席研究者,称该研究将会为接受PCI治疗的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1] Lamberts M, Gislason GH, Lip GY, et al.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taking anoral anticoagulant: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Circulation, 129(15):1577-85.
RE-DUAL PCI™研究设计
2016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相关指南指出,在房颤伴冠心病患者中,新型抗凝药物似乎优于华法林。
次要终点评估至首次事件(死亡、血栓事件)发生的时间,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非心血管或原因不明)、 心肌梗死、卒中/全身性栓塞、计划外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参考文献

之前的PIONEER AF-PCI研究发现,利伐沙班在心血管事件减少方面未优于华法林,而是减少了TIMI 大出血/小出血和需要临床关注的出血事件。但其使用的利伐沙班剂量(2.5 mg BID与15/10 mg QD)并未被批准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预防。
研究中,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834例),分别接受达比加群(150 mg BID)加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P2Y12抑制剂)、达比加群(110 mg BID)加一种抗血小板药物(P2Y12抑制剂)和华法林加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 P2Y12抑制剂)治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这种情况下,RE-DUAL PCI™研究能否成功突围就成了令人瞩目的焦点。
[3] Cannon CP, Gropper S, Bhatt DL, et al. Design and Rationale of the RE-DUAL PCI Tri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hase 3b Study Compar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u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With Dabigatran Etexilate Versus Warfarin Tripl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Have Undergon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Stenting. Clin Cardiol, 2016 39(10):555-564.
2周后,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就要召开了,会上将要公布一项万众瞩目的研究:RE-DUALPCI™,该研究的目的是,对于房颤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比较达比加群联合P2Y12抑制剂双抗,是否优于华法林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RE-DUAL PCI™研究是一项在2502例非瓣膜性房颤冠脉介入患者中进行的全球、事件-驱动、临床Ⅲb期、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终点(PROBE)的活性对照研究,旨在验证达比加群在这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之前国内外多项指南的相关推荐,多为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药物的双联、三联抗栓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经验积累,关于新型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用于PCI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已有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
欢迎购买图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试验主要终点是评估至首次发生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定义的大出血事件,或主要的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CRNM)发生的时间。
对于接受PCI的患者而言,如果同时有房颤,术后的抗凝就成了问题。因为PCI术后要求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卒中高危房颤则需要使用华法林或新型抗凝药物抗凝。同时使用多种抗栓药物就有出血的风险。
房颤PCI患者抗凝面临困境
RE-DUAL PCI™研究设计示意图
【ESC2016】DANISH研究:>68岁非缺血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植入ICD并无生存获益
在ESC2016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LarsKober教授报告的DANISH研究显示,对于非缺血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植入ICD虽然降低了猝死风险,但并不能改善生存率。该研究相关论文也同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超3万人研究称,保健品不能延寿,还可能有害
平日里,很多人在服用各种维生素等膳食补充剂,以期延年益寿。不过近日一项美国3万余人的研究戳破了这个“美丽的肥皂泡”:服用保健品并不能延长寿命,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却可以。研究显示,服不服膳食补充剂与死亡没什么关系,但是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K、镁、锌和铜的受试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主动脉瓣狭窄但冠脉低开口,也可不开胸换瓣!阜外吴永健团队经验
阜外医院吴永健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经术前细致影像学筛选的冠脉低开口(≤10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也能安全接受不开胸换瓣手术(TAVR)治疗。作者强调,对于冠脉低开口的症状性重度患者,结合形态学特征、冠脉开口水平瓣叶结构及窦部宽度评估冠脉阻塞风险,并进行适当冠脉保护,是TAVR术中避免冠脉阻塞的可行方法。郑州学者研究表明,3~6小时心梗溶栓一年死亡率比转运介入高66%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我国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强调,“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开通病变冠脉的方法有两种,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前者是首选。然而,我国很多基层医院尤其边远地区的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PCI的条件和资格,相当一部分患者仍仅接受溶栓治疗。绝经杂志:更年期潮热或夜间出汗者要警惕糖尿病
发表在美国《绝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潮热和夜间出汗不仅仅是女性更年期最常见的血管舒缩症状,还可能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潮热伴夜间出汗的人风险尤其高。研究人员发现,在15万余例绝经后女性中,33%出现过血管舒缩症状。平均随访13.1年期间,出现过血管舒缩症状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8%,而且症状越重,持续时间越长,糖尿病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