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刘盛等报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验:56例手术全部成功,仅5例肺动脉压改善不理想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有效手段,但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近日,阜外医院心外科刘盛等在本刊介绍了该中心积累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
在2015-01至2016-11,该院心外科共完成56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均无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有2例出现灌注肺,2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
术后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均明显改善。术后所有患者术后指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
中位随访150天期间,48例患者NYHA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8例患者心功能处于Ⅲ~Ⅳ级。有5例患者由于肺动脉压力改善不理想而行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治疗。
灌注肺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严重并发症,欧洲多中心数据表明术后约9.6%并发灌注肺,而该中心仅为3.6%。
对于灌注肺,刘盛等介绍说,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减少血容量、降低心排量、PEEP通气以及必要时ECMO辅助呼吸,其目的在于将心排量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同时,降低肺毛细血管向肺实质渗出的渗透压。
大剂量激素使用对灌注肺的治疗没有明显意义,反而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对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在这项研究中,均给予吸入或静脉应用前列环素类药物,同时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维持心排量。
此外,还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他们指出,对此以对症处理为主,术后可予以小剂量镇静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术中严密监测脑氧饱和度。
术中逆行脑灌注对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并无明显作用。
对于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应用,主要用于术后残存肺动脉高压者,此外术前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存在手术禁忌者均可使用。在这项研究中有约30.36%术后出现残存肺动脉高压。
就抗凝药物而言,术后早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肝素钠抗凝治疗,约48 h 可逐渐过渡到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作者强调,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目的在于,使长期阻塞的肺血管重新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处理核心是在维持肺血管床较低的血流灌注、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肺血渗出的同时,保证肺泡充分的血气交换以及体循环系统的稳定,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术后严重并发症。
这56例CTEPH患者,平均年龄47岁,CTEPH平均病史49个月。
来源:李源,朱家德,杜娟,等.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56例围手术期处理和结果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40-48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坏胆固醇较低和较高,均增加死亡风险!美国数据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越低越好?或许过犹不及。一项基于美国健康营养调查1.4万余人追踪23余年的研究显示,极高与极低的LDL-C水平均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其中LDL-C<1.8mmol/L增加全因死亡与脑卒中死亡风险。但作者表示,由于研究是观察性的,无法确定LDL-C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7:16:07
0000该手术的老年瓣膜病患者,三分之一拒绝!吴永健等China-DVD研究最新分析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临床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反流。近期,阜外医院吴永健牵头的中国老年瓣膜病注册登记(China-DVD)研究最新数据分析显示,只有477例(17.49%)患者之前知晓自己有心脏瓣膜病,超过一半的患者(54.66%)是因其他心血管病住院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干预率仅27.93%。心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4:25:07
0000全球肾脏健康地图公布:每10人中约有1人患慢性肾病;但知晓率仅10%
近期,国际肾脏病学会组织全球肾病专家发布了最新全球肾脏健康地图,称全球每10人中约有1人罹患慢性肾病,但知晓率仅为10%。慢性肾病已近“井喷”。整体看来,全球慢性肾病防治存在三大问题。国人慢性肾病患病率为10.8%从全球来看,不同地区慢性肾病患病率有所差异,在高收入国家中沙特阿拉伯和比利时最高达24%。我国之前2012年近5万人调查数据表明,国人慢性肾病患病率为10.8%。杨进刚阜外2023-08-08 08:57:17
0000Circulation研究提示,起搏器术后应与电子设备保持30厘米之外
每日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被各种大小电子设备包围的环境中,而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醒,对于安装起搏器的人要小心了,这些设备造成的电磁干扰会不同程度影响起搏器的功能。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暴露于不同电磁场环境的119位起搏器安装患者进行了分析。这些电磁源包括电线、家用设备、电子设备、电子娱乐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