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术后桥血管病变处理的七个要点(症状不严重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5. 对于晚期搭桥失败的患者,若技术上可行,优先考虑PCI。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盖鲁粤、李丽等就此在我刊对移植血管的病变的特征、转归、影响因素以及防治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指出,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移植血管自身因素、自体冠脉因素以及手术术式等均会影响桥血管病变。对于移植血管病变的治疗主要有药物、介入和再次外科手术等方法,要点如下。
1. 如果患者症状不严重,可采用药物治疗。
3. 左内乳动脉和大隐静脉桥狭窄,均可采用介入治疗。
4. 对于搭桥后早期出现缺血患者,若技术上可行,优先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应首选治疗自身血管或内乳动脉(IMA)桥,而不选择治疗新近堵塞的隐静脉桥。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李丽, 赵强, 盖鲁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转归及影响因素.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028-103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是目前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有约4%~20%的患者可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而其中桥血管病变就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7. 基因治疗很有前景。可通过体外桥血管基因转染和反义基因等技术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来预防桥血管再狭窄发生。
2. 二次搭桥危险性增高2~3倍,死亡率和并发症都明显高于首次手术,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预后有改善趋势。
6. 二次搭桥中应尽可能选择动脉材料,强调动脉化包括双侧IMA的使用和完全性再血管化。
0000
相关推荐
JACC子刊研究称,半数心梗患者一年后左室重构,心衰风险增加
JACC子刊发表研究发现,在冠脉介入普及和药物治疗不断优化的当今,近一半的STEMI患者在心梗后1年出现左心室重构。左室重构对长期生存率无影响,但会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率。研究者指出,STEMI后的左室重构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有关。目前的很多相关的重要研究大多是在溶栓治疗的时代进行的,而在目前的PCI和最佳药物治疗的时代,对左室重构的长期预后影响还尚缺乏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6:06:10
0000中青年高血压,痴呆风险高!广东学者研究
中山大学眼科专家何明光等开展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在中青年时期诊断高血压的人,未来出现脑萎缩或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而老年时期才出现的高血压没有这个风险。阜外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道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低于国外的报道。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研究者还提出,在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研究者发信啊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年龄≥75岁,并非抗凝出血危险因素!高龄房颤十大管理要点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7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高达2.4%。但老年人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证据相对缺乏。近期,JACC发表的一篇综述对高龄房颤患者的管理证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十大要点。1、与控制心率相比,节律控制能否降低死亡风险仍不清楚。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胺碘酮,晕厥、跌倒导致的损伤发生率较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45:38
0000【ACC2016】心衰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8%的射血分数
ACC2016上,英国利兹大学学者报告的VINDICATE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每日一剂维生素D3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这项研究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是一种突破。这也是首次证明补充维生素D3能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研究。”研究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