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梗注册研究揭示青年心梗特点(吸烟,肥胖男士是重灾区)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公布了不同年龄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年轻心梗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而男士、吸烟、超重和肥胖更是发生心梗的重灾区。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作者指出,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在工作、生活等多重因素之下,过早的暴露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中,在已发生急性心梗的年青患者中,缺乏运动、肥腻饮食、吸烟、缺乏运动、肥胖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
来源: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年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251-3256.
CAMI研究中,有七成<55岁患者主动吸烟史,随着年龄增长,吸烟率逐渐下降,>75岁组的心梗患者目前吸烟率仅占1/5,同年轻患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图2)。
研究中,我国年轻心梗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美国。<55岁患者中男士占了90%左右,而美国<50岁患者中男性比例仅为74.6%。
图1 年轻心梗患者中男士、吸烟、肥胖/超重、血脂异常的比例高
该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107家医院从发病至医院就诊在7天之内的心梗患者26,592例,并将患者分为<45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和≥75岁5组进行比较。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图2 不同性别、年龄AMI患者目前吸烟率比较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而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引导中青年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降低中青年群体的心梗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年轻患者中,吸烟、肥胖/超重、高脂血症比例较高。按照年龄分组,从低龄组到高龄组,肥胖/超重、目前吸烟率、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喜肥腻饮食患者的比例(从86.1%到66.2%)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男性患者中上述因素的年龄趋势尤为明显。
心梗嚼服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多国学者观点
在目前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指南中,心梗发病后尽早嚼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是I类推荐,也被认为是标准治疗。然而,2月16日,美国、英国、日本、挪威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文章却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文章指出,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可缩小梗死心肌面积的很多药物和干预措施,在临床研究中却未发挥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心梗发病后给予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是“罪魁祸首”。杨进刚阜外2023-09-23 16:35:5900004.5小时内脑梗可直接取栓!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我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3:02:050000ACC更新心血管病预防“ABCDEF”法则:涵盖10个方面,加入房颤和心衰管理
有80%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但如何做好心血管病预防,很有挑战。2001年,就有人提出心血管病预防的“ABCDE”法则。不过时过境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刷新,人口结构等的变化,原来的“ABCDE”更新为“ABCDEF”,内容涵盖了10个方面,并加入了房颤和心衰的管理。A:评估风险(AssessRisk)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Therapy)房颤管理(AF)JACC研究:心碎综合征有三种类型,死亡风险不低于心梗
应激性心肌病是1990年被日本医生Sato首次报道,酷似日本捕捉章鱼的罐子。后来因发现有明显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情况存在,因此被称为“心碎综合征”。以前认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良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类似的死亡风险。近日,JACC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除了同样发现应激性心肌病的长期死亡风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6:340000Sciencealert:6种生活方式祝你远离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让很多人在余生味同嚼蜡,而且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过所幸的是,可以尽早做好预防。以下6点要记牢:1.健康的食物,健康的脑合理的饮食能够降低认知衰退的风险,特别是一种称之为“MIND”的饮食结构,其中主要包括浆果、橄榄油、坚果以及绿叶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