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26

马长生解读2016(年欧洲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余项中国大陆研究被采纳)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1:51:130

若房颤患者存在长期 OAC 治疗禁忌证时(如既往由不可逆原因 致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治疗。

而且新指南推荐对于适宜抗凝的房颤患者优先选择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作为初始治疗,而非维生素K拮抗剂。

值得一提的是,新指南引用了20余项来自中国大陆的临床研究数据,这标志着我国的房颤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也为亚洲地区房颤患者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证据。

而且,新指南指出,出血风险评分高不应视为接受抗凝治疗的禁忌,而应对出血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对可纠正的因素进行干预。

另外,新指南进一步提升了房颤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主流地位。对于部分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综合评估患者的个人意愿、临床获益和治疗风险后,导管消融可替代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改善患者症状、预防房颤复发的一线治疗。

指南建议通过改良 EHRA 分级对患者的房颤症状进行量化,根据相应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决策。

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房颤管理指南在 2012年 ESC房颤管理指南的基础上汇总了近年来的重要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模式。

来源:李景业,马长生. 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房颤管理模式—2016 年 ESC/EACTS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suppl 2): 9-12.

新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房颤管理模式。即由全科医生、心脏及房颤卒中专家、外科医生 共同构建专业诊疗团队,合理使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房颤信息管理系统等工具,提供多种房颤治疗的选择方案,根据患者的意愿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长期依从性。

在卒中防治方面,新指南仍推荐根据 CHA2DS2-VASc评分系统预测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指导抗凝治疗策略。

DNA新指南未对房颤患者的最佳心室率控制目标作出规定,仅指出除非因房颤症状需要更严格的心室 率控制,初始治疗时宽松的心室率控制(静息心率小于 110 次/分)是可以接受的。

在房颤症状评估方面,新指南对 EHRA 分级进行了改良,将原有的 2 级轻度症状进一步细分为 2a级和 2b级,其中 2a级指日常活动不受影响的轻度症状,2b级指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但患者受房颤症状困扰的中度症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