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学者(超声鉴别心肌致密化不全和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有两要点)
此外,本研究中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尖段均受累, 且程度均超过其他受累节段,而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患者心尖段较少受累。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患者也可见增粗肌小梁,但 NC/C值<2,且形态均未见形成网状结构和深陷期间的隐窝,而是较独立的突起,其位置多见于 乳头肌上段。
如何鉴别这两类疾病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学者基于超声心动图结果,提出(1)左心室心尖段明显呈致密化不全改变;(2)至少2个游离壁节段收缩期的NC/C值>2,可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
但在临床工作中,扩张型心肌病如合并过度小梁化且 NC/C 较高则与心肌致密化不全鉴别困难较大。
刘双,王明宇,陈丽萍, 等. 心肌致密化不全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的对比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229.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小梁化的节段数最多,节段数(9.82±2.02)个,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收缩期 NC/C值为2.84±0.61。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根据以下3个超声心动图特点结合非致密化心肌厚度(NC)/致密化心肌厚度(C)比值(NC/C)>2 可以把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大多数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1)心肌致密化不全以左心腔扩大为主,二尖瓣反流较多;扩张型心肌病心 腔普遍性显著扩大,继发产生的各瓣膜及瓣膜支 架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多个瓣口反流非常明显。(2)心肌致密化不全室壁厚薄不均,心内膜粗大的肌小梁及深陷的 隐窝呈网状改变;扩张型心肌病室壁厚度通常不增加,呈均匀变薄。(3)彩色多普勒:心肌致密化不全小梁间血流丰富,与心腔交通;扩张型心肌病心尖部血流暗淡。
心肌致密化不全极易被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而且扩张型心肌病是最常合并过度小梁化的心肌病类型,更容易造成误诊。
研究者认为,虽然MRI目前为鉴别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及与过度小梁化扩张型心肌病的“金标准”,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1)无创、简便、经济、普及;(2)彩 色多普勒可以观察收缩期肌小梁间深陷的隐窝与心室相通,进而可以识别非致密化心肌,而 MRI 在收缩期难以测量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的厚度。
另外,在受累节段数(AHA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上,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中 NC/C 值 >2 的节段数为(4.12±2.68)个,而扩张型心肌病过度小梁化患者中也有46例患者NC/C值>2,但最多仅有(0.91±0.28)个节段。
研究者分析 31 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和 50 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
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的阜外经验:严格介入标准,使患者血压和肾功能双获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开展的前瞻性研究数据表明,伴有功能意义的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结合规范药物治疗1年,血压明显下降,服用降压药物种数减少,高血压治愈和改善联合发生率达到86.5%。研究入选的149例严重肾动脉狭窄伴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重度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使患者的诊室血压从平均153.4/83.77mmHg降至134.6/73.57mmHg。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称“病在肾上,险在心上”:肾功能不全所致心血管死亡人数已超肾脏衰竭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一项新的分析发现,全球因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人数。研究估计,2013年,肾功能不全与120万例心血管死亡相关,与96万例肾功能衰竭死亡相关。因肾功能不全而死亡者约占全球死亡的4%。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与其他代谢性危险因素相比,肾功能不全所致疾病负担均位列高血压、肥胖和空腹血糖异常之后,与高胆固醇血症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0:32:06
0000中国心梗注册研究最新数据:3.5%心梗患者溶栓后出血,高龄患者风险高
对于心梗患者,“心肌就是生命”,溶栓在很多无直接PCI条件且无法在30min内实现转诊的患者,是首选的再灌注策略。不过溶栓出血率是否高,哪些患者容易发生出血?阜外医院杨跃进、何培源等研究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合并出血事件率较低,高龄(≥75岁)与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郑州学者研究表明,3~6小时心梗溶栓一年死亡率比转运介入高66%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我国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强调,“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开通病变冠脉的方法有两种,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前者是首选。然而,我国很多基层医院尤其边远地区的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PCI的条件和资格,相当一部分患者仍仅接受溶栓治疗。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新指标!Circulation子刊刊发阜外医院姚焰团队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以短暂性意识丧失伴血压、心率下降为特点,可见于各个年龄段患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一直是临床难点,既往通常以直立倾斜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但是由于其敏感度、特异度均欠佳,且临床应用不普及,目前指南不再推荐直立倾斜试验作为辅助诊断,而主要以病史特点作为诊断依据,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诊断困难。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4:56:45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