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分站式杂交手术经验(先行微创搭桥再介入更加合理)
在该研究中,接受杂交手术的患者,均先行搭桥后行介入,应用阿司匹林至术前1天;术后6 h 起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拔出气管插管后开始阿司匹林(100 mg,1 次/d)和氯吡格雷(75 mg,1 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小于5天即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造影术前加服氯吡格雷150 mg。术后规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 年。
杂交手术可兼顾介入和搭桥之长,但国内绝大部分综合医院并无杂交手术室,只能行分站式杂交。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云鹏、杨航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对于合并前降支病变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只要能做到规范化管理,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分站式杂交手术安全可行。
研究发现,较之接受不停跳搭桥手术的患者,行分站式杂交手术者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和入住监护室时间均显著缩短。而且接受杂交手术的患者红细胞使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此外,就介入和外科孰先孰后,研究者认为,由于适合杂交手术的绝大部分为前降支弥漫病变或闭塞不宜介入的患者,先行微创搭桥再行介入更加合理。只有少部分病例中犯罪血管为非左前降支而其病变又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可先行介入治疗。
研究者强调,对于分站式杂交手术,围术期管理十分重要,需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流程和抗血小板措施以防止支架血栓形成和未治疗病变冠脉的缺血事件发生,同时也要避免抗血小板过度增加外科手术的出血风险。
乳内动脉损伤/血流量不足是每位进行微创搭桥的术者可能会面临的情况,不少术者更改为常规切口,但作者更推荐左侧腋动脉- 大隐静脉-前降支的搭桥方式,避免正中开胸,减少手术创伤。不过这对术者解剖结构的熟悉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在围手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行杂交手术和接受不停跳手术两组无差异。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这一研究纳入91例行分站式杂交手术的患者,受试者伴有前降支病变及其他非前降支主要血管管径狭窄超过70% 的多支病变;另又纳入91例由同时期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不停跳搭桥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来源:杨航, 凌云鹏, 张鲁峰, 等.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13-115.
阜外医院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验:心肌切除术5年生存率超过90%
我国约有100万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于合并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者,目前欧美指南均肯定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效果,那么这种治疗手段中远期效果如何?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云虎、李浩杰等对该院过去30年65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中远期疗效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其中年龄>50岁、术前房颤动是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冠心病人运动不足或过度,猝死风险都增高!Circulation子刊研究称:每周2~3次最好
杨进刚阜外2023-09-05 08:56:56
0000芬兰学者在脑血栓中发现口腔细菌DNA
芬兰坦佩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栓中发现了在口腔中存在的链球菌属的DNA。这进一步表明口腔细菌可能在脑血管疾病中起作用。研究人员对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9%男性,平均年龄67岁)进行血栓抽吸和动脉血检测。肚子大,增心梗风险!中疾控研究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李剑虹、张剑等进行的显示,无论体重指数是否超标,腹型肥胖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定义为腹型肥胖。研究显示,在考虑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腰围正常,且体重指数<24kg/m2的人相比:体重指数<24kg/m2但肚子大的人,急性心梗发病风险增加85%;体重指数≥24kg/m2,肚子也大,增加56%的急性心梗发病风险;心脏超声正常的儿童室早仅需密切观察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到一些孩子因为室性早搏就诊,一些医生把这些孩子还当成心肌炎来治?到底合不合理?新近一项美国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大多数有室性早搏的患儿没有症状,但有小部分患儿在多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出现了左室功能下降。作者认为,即使心脏超声正常,也应定期心脏超声检查,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