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肥胖的七个事实)
肥胖,有时候被模糊在文化习俗中。比如怀孕时多食,孩子胖点健康等,就被广泛接受。但这种风俗习惯,让“致肥环境”的生成更有理由。
1、龙生龙,凤生凤:胖父母生胖儿女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多去运动,常去健康饮食,不仅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肥胖,不仅会让儿童胃肠道疾病、骨科并发症、呼吸睡眠暂停症、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加速发病,而且还会侵及行为和情感,引起社会化困难,进而发生抑郁,学习困难。
食物供应的充足和类型的多变,交通的便利,体育锻炼的减少,各种屏幕的吸引和久久不能离开,都让更多的儿童逐渐陷入了肥胖。
4、还没出生,很多儿童就注定要成胖子
儿童胖一点,不要紧?其实,并非如此,肥胖与很多疾病都有联系。为了遏制全球儿童肥胖流行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高级别委员会——终止儿童肥胖委员会(ECHO),近期该组织还发布了一份草案。
有很多研究表明,肥胖对儿童心血管、代谢等可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可对成人健康产生永久影响。
草案中特别指出,在孕前、孕期和婴儿期,适当措施干预儿童肥胖很重要,不要错过这些发育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时期,再来逆转对基因功能改变可能就不容易了。
如果做母亲的怀孕时肥胖,或者已经罹患糖尿病或在妊娠期得了糖尿病,都会诱发儿童增加与代谢性疾病和肥胖相关的脂肪堆积。
总之,遏制儿童肥胖,是一项人人有责的系统工程。只有少年强,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比如有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7岁~18岁城市男孩、城市女孩、乡村男孩、乡村女孩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28.19%、16.40%、20.26%、12.77%。
而且还有动物实验发现,父亲肥胖也会增加子代肥胖风险。此外婴儿早期喂养不当也会增加肥胖可能。
2、“以胖为美”的习俗有增肥功效
6、胖的危害多多
7、小时候肥胖可对成年后健康产生永久影响
而肥胖儿童中,有近三成患有高血压,超过一半存在血脂异常。43%的高血压儿童在20年后会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而血压正常的儿童中,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的比例只有9.5%。
小孩变胖,多是因为处在“致肥”环境中。什么是致肥环境?即处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而父母等家人的行为方式、家庭饮食习惯等,就会像基因一样影响下一代。
体重指数,即体重与身高平方比(kg/m2),是判定儿童超重肥胖的最简单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并不一定可以评估儿童腹部脂肪堆积。而腹部脂肪,与糖尿病等代谢异常风险相关。因此,有一部分儿童或存在貌似体重正常,但潜在存在代谢风险。
抛开这份草案的政策建议,为了更好了解儿童肥胖,今日从中再强化一下当前对儿童肥胖的几个认识。
来源:WHO官网
3、让人发胖的环境难咎其责
5、仅用体重指数判定儿童是否肥胖有欠缺
Lancet刊发文章为牛奶洗冤:多喝牛奶可预防心血管病,中国脑梗死亡最多,更应提倡喝奶
有人说,牛奶引发慢性病、肥胖、糖尿病、还有骨质疏松,甚至还有癌症。该不该喝牛奶,一直就争议不断。近日的PURE研究通过对21个国家的居民饮食情况进行分析,则为牛奶洗了冤:多喝奶或吃奶制品可预防心血管病,尤其可预防脑卒中。研究者特别指出,脑卒中是中国第一大死因。而喝奶少的中国人,应该提倡喝奶。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7:28
0000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消融时应增加肝素用量!南京医科大一院研究
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术中操作会增加围术期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国内外中心多采用房间隔穿刺前后立即注射首剂负荷剂量肝素,术中结合患者体重和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结果不间断肝素抗凝的方案,维持ACT在300~350s的有效抗凝状态。但是,这种抗凝策略因未考虑不同术前抗凝药物对基础ACT的影响而存在缺陷。杨进刚阜外2023-09-27 08:46:04
0000【ESC2019】葡萄牙研究称:年纪轻轻得冠心病,别埋怨遗传,而是不健康生活方式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得了冠心病?都是基因惹的祸?ESC2019上一项葡萄牙研究反诘:不运动、吸烟、血压高、糖尿病、血脂高比有易感基因推动作用大多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确实对早发冠心病有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两种及以上上述可控心血管危险因素时,遗传的作用没那么大了。在这项研究中,73%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中至少有上述3种危险因素,而健康对照者比例为31%。AHA发布科学声明【附原文】:体力活动是生命体征,医生应常规问两个问题
美国心脏协会(AHA)近日公布科学声明,建议医生在日常诊疗时常规评估体育锻炼情况,并督促增加体力活动。(点击可见原文)声明建议,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命体征加以记录,常规评价。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四个指标。生命体征是指生命不可或缺,能够决定生存的指标。声明指出,除心血管病以外,体育锻炼还对40多种疾病有益,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氏病、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中国顶级专家评出未来20年20个最重要的健康问题: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居前三
近期,“未来20年我国可预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研究”结果近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发表,并同期发表了4篇述评,该刊编辑在文章中称,这是来自“中国公共健康的声音”,是该刊关注亚洲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里程碑式的文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45:3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