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肥胖的七个事实)
肥胖,不仅会让儿童胃肠道疾病、骨科并发症、呼吸睡眠暂停症、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加速发病,而且还会侵及行为和情感,引起社会化困难,进而发生抑郁,学习困难。
来源:WHO官网
小孩变胖,多是因为处在“致肥”环境中。什么是致肥环境?即处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而父母等家人的行为方式、家庭饮食习惯等,就会像基因一样影响下一代。
儿童胖一点,不要紧?其实,并非如此,肥胖与很多疾病都有联系。为了遏制全球儿童肥胖流行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高级别委员会——终止儿童肥胖委员会(ECHO),近期该组织还发布了一份草案。
总之,遏制儿童肥胖,是一项人人有责的系统工程。只有少年强,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2、“以胖为美”的习俗有增肥功效
比如有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7岁~18岁城市男孩、城市女孩、乡村男孩、乡村女孩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28.19%、16.40%、20.26%、12.77%。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5、仅用体重指数判定儿童是否肥胖有欠缺
4、还没出生,很多儿童就注定要成胖子
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多去运动,常去健康饮食,不仅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而肥胖儿童中,有近三成患有高血压,超过一半存在血脂异常。43%的高血压儿童在20年后会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而血压正常的儿童中,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的比例只有9.5%。
抛开这份草案的政策建议,为了更好了解儿童肥胖,今日从中再强化一下当前对儿童肥胖的几个认识。
而且还有动物实验发现,父亲肥胖也会增加子代肥胖风险。此外婴儿早期喂养不当也会增加肥胖可能。
有很多研究表明,肥胖对儿童心血管、代谢等可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可对成人健康产生永久影响。
6、胖的危害多多
如果做母亲的怀孕时肥胖,或者已经罹患糖尿病或在妊娠期得了糖尿病,都会诱发儿童增加与代谢性疾病和肥胖相关的脂肪堆积。
7、小时候肥胖可对成年后健康产生永久影响
草案中特别指出,在孕前、孕期和婴儿期,适当措施干预儿童肥胖很重要,不要错过这些发育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时期,再来逆转对基因功能改变可能就不容易了。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肥胖,有时候被模糊在文化习俗中。比如怀孕时多食,孩子胖点健康等,就被广泛接受。但这种风俗习惯,让“致肥环境”的生成更有理由。
体重指数,即体重与身高平方比(kg/m2),是判定儿童超重肥胖的最简单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并不一定可以评估儿童腹部脂肪堆积。而腹部脂肪,与糖尿病等代谢异常风险相关。因此,有一部分儿童或存在貌似体重正常,但潜在存在代谢风险。
3、让人发胖的环境难咎其责
食物供应的充足和类型的多变,交通的便利,体育锻炼的减少,各种屏幕的吸引和久久不能离开,都让更多的儿童逐渐陷入了肥胖。
1、龙生龙,凤生凤:胖父母生胖儿女
不到1岁婴儿,不能喂果汁!美国研究
根据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发现,婴儿喝果汁可能会导致儿童后期摄入更多含糖饮料。研究者发现,在婴儿一岁之前给他们喝果汁与儿童早期/中期更高的其他含糖饮料摄入量有关。为了防止肥胖和龋齿,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足1岁的婴儿不能喝果汁。尽管如此,仍有父母给宝宝喝果汁。最高法: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最高或可判死刑
临床试验数据造假也算是陈年痼疾了。2015年“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风暴”更是影响颇大,去年英国老牌医学杂志BMJ上发布的一则消息就称,中国80%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够真实。如何有效打击临床试验造假,保障国人用药安全?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出了一套“组合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值得重视!天津医大二院刘彤等综述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免疫治疗类型之一,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然而,ICIs可诱发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ICIs相关心肌炎虽较为罕见,但其病死率高达50%。因此,临床上亟需确定ICIs相关心肌炎的特殊心电图表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间歇性跛行的人再住院?工作压力不能忽视!
很多研究显示,身体里某处的动脉斑块,或许就有工作压力的“份”。而近日发表在JAHA上的一项对11项多国多种族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压力还会小幅但持续增加外周动脉疾病住院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等同于对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影响。研究者指出,临床医生在考虑外周动脉疾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归时,应考虑到工作压力这一风险因素。直立倾斜试验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为规范我国直立倾斜试验方法、诊断标准、适应证及禁忌证,提高相关类型晕厥的诊断水平,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心电学技术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晕厥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循环杂志》社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直立倾斜试验标准操作流程中国专家推荐意见。直立倾斜试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