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吃的不对”是我国成为糖尿病大国的首位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
中国为何成了糖尿病大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美国学者采用1991-2011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数据进行的研究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吃的不对”是我国糖尿病增加的首要原因
研究发现,“吃的不对”是我国糖尿病增加的首要原因。主要是摄入全谷物太少,而精制食物太多。2011年,分别有3780万和2180万糖尿病患者归因于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就有5960万人。
在饮食方面,还有1580万、1130万、990万、600万、360万和260万糖尿病可归因于奶制品、坚果、水果、蔬菜、鱼和海鲜吃的少。
有280万、180万和50万例糖尿病可归因于加工肉类、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
我国≥20岁居民精制谷物的日均摄入量从1997年的每天442 g降至2011年的每天348;全谷物的平均摄入量从每天4 g升至4.6 g,已经有好的趋势。
肥胖国度
肥胖是一个大问题,估计我国有4380万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和超重有关,占到糖尿病发病的46.8%。
1991-2011年,我国≥20岁的成人平均BMI从21.7升至23.5,估计到2031年会达到25.2。
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大国。
体力活动20年下降50%
我国居民的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从1991年到2011年几乎下降了50%,从379 MET-h/周降至2011年的190.3 MET-h/周。
1991年和2011年,归因于体力活动不足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640万和2950万,增加了近80%;至203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240万。
血压升高和吸烟亦有贡献
我国居民平均收缩压从1991年的119 mmHg升至2011年的123 mmHg。1991和2011归因于高收缩压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680万和2160万,并将在2031年达到3040万。
此外,研究还发现,1991-2011年,尽管吸烟率有所下降,2011年归因于当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仍达到980万。

来源:Li Y, et al. Time Trends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Diabetes Burden in China. Diabetes Care. October 18, 201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大部分国人饮食质量仍不理想!中国科学报告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局面的营养状况体格明显改善,膳食质量普遍提高。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报告显示,成人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了一半(50.7%)。肥胖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38:30
0000华北理工大学学者称,ET技术可在血管形态学改变前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早期变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常见外周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威胁高血压患者健康的重要问题,如早期监测下肢动脉结构和功能并进行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评估外周血管硬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包括二维超声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反射波增强指数(AI)测定、血流介导血管舒张检测(FMD)技术等。老年人气短就是心衰?JAMA子刊研究称,两成人可能只是肥胖!
据报道,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7%~25%存在呼吸困难现象。大多数时候,呼吸困难可能提示存在心衰,但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多个器官生理储备下降,因此确定呼吸困难的原因比较困难。近期,研究人员针对ARIC研究开展的一项横断面分析显示,在老年人中,憋气的原因不一定是心衰,还有可能与肥胖、抑郁、贫血等有关。常上夜班,易得房颤和冠心病!上海九院欧洲心脏杂志28万人分析
8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团队联合美国杜兰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频繁的夜间轮班工作(上夜班),显著增加房颤和冠心病发生风险。上夜班与房颤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该研究是首个评估上夜班和房颤相关性的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5:06:54
0000学龄前儿童:睡得晚,易变胖
小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是件有讲究的事儿,近期美国一项研究就显示,学龄前宝宝9点后入睡,未来肥胖风险增两倍。研究还表明,那些9点以后入睡,且入睡前妈妈不陪的孩子肥胖风险最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对977位4岁半左右小宝宝的入睡时间和其青春期肥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睡得早,胖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