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饮食,理念或将颠覆营养原则)
结果表明,使用新方法的人,83.3%预测到食物对人血糖的影响,而传统方法只有57.1%的人能预测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结果发现,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可以完全相反。有的人吃饼干后,血糖稳定,但吃香蕉后血糖突然升高;而另外的人吃饼干后血糖猛涨,吃香蕉后血糖反而平稳。
这也可以解释某些人爱吃甜的,天天冰激淋、巧克力,一点儿事儿都没有。有些人稍微吃点甜的,血糖就很高。
研究者对800名自愿者通过问卷,测量身体参数、血液检测、血糖监测、粪便采样,并记录其生活方式以及吃饭情况(记46898顿饭),对饮食和血糖问题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发现,即使是吃同样的食物,但人对食物的反应却不同。这与吃药是一样的,同样的药物,有些人吃就管事儿,有些人不管事儿,还有些人有副作用。
对于饮食对于血糖的影响,我们常用“升糖指数”来衡量,升糖指数的意思是吃一两(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与相当量的葡萄糖相比,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情况。“升糖指数”值越高对你的血糖控制越不利。
后来作者又开展了双盲随机试验。一组用研究得到的预测方法预测饮食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对照组则采用医生的建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中,年龄和体重指数(BMI)与餐后血糖水平明显相关。
精准医学理念被炒得火热。以色列的一项研究结果又让科学家打起了“精准饮食”的念头。
精确预测身体对食物的反应,对于营养学的理论和认识,将会有深刻的影响。
0000
相关推荐
远端缺血预适应,有助药物球囊使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以介入无置入的优点,近年来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药物涂层球囊释放时,药物传递效率为时间依赖性,短时间的扩张可能会导致药物作用不充分,而长时间扩张球囊,会导致该病变血管供应的心肌较长时间缺血、缺氧,患者除了会出现难以耐受的心绞痛,术中也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哈佛研究:核桃预防心血管病效果最好?
近日,哈佛大学学者在JACC发表研究称,经常吃坚果如花生、核桃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观察吃坚果的频率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研究。研究显示,与不吃坚果的人相比,每周吃5次坚果,每次28g的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4%,冠心病风险降低20%。另外,每多吃28g的坚果,心血管病及冠心病风险就会下降6%和13%。阜外医院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报告:这种类型的心肌病预后最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朝美、安硕研等研究发现,虽然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其预后差。而且这类患者多合并尖室壁瘤,临床上应注意识别。本研究中,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66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占2.74%。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中部峰值压差≥30mmHg,且收缩期左心室中部闭塞或梗阻呈“沙漏状”。加拿大研究提示,咖啡店和取款机旁是装救命神器AED理想地点
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加拿大,咖啡店和自动取款机(ATM)旁是院外心脏猝死的高发地。在多伦多十大院外心脏猝死地点中,咖啡店和自动取款机旁占据了8个。而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院外心脏猝死高发地的排序情况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