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房颤注册研究,心衰合并房颤,综合治疗优于室率控制)
研究者认为,对于这类患者,优化抗凝和抗心衰药物治疗,积极寻找导致心室率增快的病因比控制心室率更重要。
[2]Wan H,Yang Y,Zhu J,Zhang H, Yang Y, Zhu J, et al. Baseline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flutter in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registry inChina. Intern Med J, 2014, 44: 742-748.
此外,在研究中,合并心衰的永久性房颤患者β阻滞剂使用率显著低于无心衰患者(42.3% vs 53.2);相反,这类患者地高辛的使用率是无心衰患者的3倍(63.4% vs 20.4%)。
研究显示,若合并心力衰竭的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心率低于112次/分时,心率增加并不增加死亡风险。
来源:[1]Wan H, Yang Y, Zhu J,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ventricular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failure. Int J Cardiol, 2015, 182: 70-71.
研究者表示,心室率112次/分或是评估合并心衰的永久性房颤患者不良预后的切点。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艳敏等基于我国房颤注册研究数据资料的调查分析显示,对于合并心衰的永久性房颤患者,预后与静息心率关系不大。
“考虑到静息心室率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上不能单靠静息心室率预测患者的预后”,研究者指出。
研究还发现,对于这类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只有35.9%患者服用ACEI/ARB,华法林的应用率为21.1%,远低于欧美国家。研究者表示,这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作者表示,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取决于交感神经活性,因而β受体阻滞剂相对静息心率影响不大。与此相反,地高辛则主要是降低静息心室率。这些药物的使用也干扰了静息心率对房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定义心原性休克还需细化!JACC子刊文章改良SCAI分期
近日,JACC子刊一篇文章认为,有必要定义心原性休克时进行细化,以指导临床实践。文章指出,既往有关心原性休克患者中应用机械循环支持的研究,未能得出有意义的获益的结果,其中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纳入的患者太过粗泛,包括了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26 10:56:060001同时服用抗凝药物者,该不该查氯吡格雷基因分型?Circulation述评文章
临床上,大约10%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同时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适应证。当前建议,口服抗凝药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后,三联疗法疗程最长1个月(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抗凝药物),然后再P2Y12抑制剂联合抗凝药物治疗6~12个月。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1:27:120000Meta分析:4种1/4剂量降压药联用,疗效可为标准剂量降压药2倍
服用各种各样的降压药,多多少少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肌肉痉挛,等等。近期一项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上的研究提示,如果将两种降压药物各以1/4标准剂量联合应用,其降压效果与服用标准剂量的一种降压药一样,而不良反应却与安慰剂一样,比标准剂量的一种降压药少得多。左主干有斑块但不狭窄,也增远期死亡风险!JACC子刊研究
近日一项发表在JACC子刊的一项日本研究显示,在未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中,冠脉左主干(LMCA)斑块负荷的增加与远期(>5年)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相关,即使左主干管腔面积保留。这项研究共分析了3239例接受左主干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但未行血运重建的患者,主要为稳定或不稳定性心绞痛,仅11%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或不伴ST段抬高。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7:11:250002如何定制运动处方?欧洲专家共识
对于心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目前指南推荐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耐力运动(3~5天),以及每周2天的中等强度抗阻(力量)运动。但近日,一项欧洲多国专家共识呼吁应采取个性化运动处方。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已被众多国际指南列为心血管病防治的有最高证据水平的干预措施,但通用建议并不适合所有人,每个人需要根据其疾病情况、风险和个体需求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