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97

屠呦呦获2015年诺奖(其发现使疟疾死亡率下降了50)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3:50:461

屠呦呦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有评论提及她时,认为她属于“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在中国科技界默默无闻的'三无’教授”。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 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诺贝尔大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得主是爱尔兰医学研究者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另一半得主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蛔虫感染的新疗法。

屠呦呦曾表示:“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

疟疾是一种由单细胞寄生虫引起的蚊媒疾病,可以侵入红细胞,引起发烧,严重时会损坏大脑,甚至致死。世界上超过34 亿人有感染疟疾的风险。

诺贝尔委员会认为,屠呦呦等三位科学家对危及人类的寄生虫病的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屠呦呦的突出贡献就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该研究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另外两位获奖者的贡献是发现了一种治疗圆线虫感染的药物———阿维菌素。

JanAndersson在介绍屠呦呦治疗疟疾的成果时指出,使过去10年中,因屠呦呦的发现,使疟疾的死亡率下降了50%,疟疾感染人数下降40%。

利物浦热带医学院Stephen Ward说,在青蒿素问世之前,人类对疟疾束手无策,病人撒手人寰,新的诺奖得主实至名归。

诺奖评委会成员Hans Forssberg指出,2015年的诺奖“从根本上改变了数以亿计的最穷困人群的治疗方法”,他说,屠呦呦的贡献在过去十年内使死于疟疾的人大幅下降。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