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计划# 在人体中植入设备,还是在设备中植入人体?

在过去的20年,医学飞速发展,太多可植入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
最常用的当然是人工关节、脊柱螺钉、心脏支架、乳房和鼻梁的假体,已经广泛用于现代医学的各种手术,并不算新科技,早已是「常规操作」了。
然而,这些都是「死」的植入物,它们大都只是修补人类的某种结构,比如骨折了打钉子;关节坏了换关节;血管堵了放支架,还有那种整形美容的各种假体。
其实,还有一些「活」的植入物,它们不起到修补结构的作用,而是可以代替人体完成某些功能。
常见的是自带电池,比如这张图片上所描述的:

心脏起搏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治疗心律失常。
胃起搏器:能使紊乱的胃电慢波节律恢复正常,从而恢复正常胃运动,治疗胃轻瘫综合征。患者腹胞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呕吐,在起搏器的作用下可以正常进食。
人工耳蜗:外部处理器对声音进行处理,通过头件发送到皮下的线圈,通过电极刺激听神经,进而产生听觉。
脑起搏器: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 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 ,释放高频电刺激 ,抑制了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 ,减低了其过度兴奋的状态 ,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的小注射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将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推注到使用者的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足下垂功能性刺激仪:坐骨神经痛麻痹和腓总神经麻痹的患者,足不能屈曲,长期保持下垂的状态,关节僵硬、无法行走,刺激器可以矫正患者的足部形态和行走功能。

植入设备有哪些品类?
第一类是 「电极植入类」。
比如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胃起搏器等等,这些产品的基础就是神经电生理技术,也就是来源于对人体生物电的不断理解。
还记得初中的生物课么?
有一个青蛙和生物电的实验,老师会让学生用两种金属导体刺激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看到肌肉的收缩,然后告诉同学们,这就是「生物电」!
然而,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是意大利医生伽尔瓦尼,时间是在1786年。
了解了生物电的特点以后,人们发现用电流刺激神经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外界电流的刺激可以治疗疾病。
最常见的,当然是心脏起搏器,心脏不跳了,只要给予刺激,就可以重新跳动;而脑起搏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重要物质;肌肉刺激器就是刺激神经保持活跃状态。
第二类是「药物泵」。
包括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巴氯芬泵治疗脑瘫肌强直,都是通过植入设备给人体缓慢给药,达到某种生理功能。
人体分泌某些激素是持续不断的,无论哪种缓释的方法,都不能避免药量在人体内的剧烈波动。
除非把药物放在泵里,24小时持续不断的给人体泵入,而且可以根据人体的作息和生物节律精确的调整药量。比如吃饭的时候,胰岛素就泵的快一些,不吃东西的时候,就泵的慢一些。

第三类是「脑机接口」。
包括人工耳蜗,人工视网膜,机械臂等等。
人工耳蜗,人工视网膜,就是将外部震动信号和光学信号,转化为大脑可读的电信号。而机械手臂是将人脑传递的电信号,转化成机器的运动。两者一种是输入,一种是输出。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做到输入和输出同步。
但是,真正能带来飞跃的植入设备一定是「脑机接口」。不仅可以帮助人类用大脑直接控制「阿凡达」这样的机器人,甚至可以完全颠覆人类的交流方式。
大胆的科学家早已经提出,人类的交流效率实在太低了,需要把想法说出来,再通过空气的震动传到另外一个人的耳朵里,耳膜的震动转化成电信号,电信号再传到大脑里,才能理解意思。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接口,人类可以做到实时的传递信息。也许刘慈欣老师的「三体人」将是人类的未来。
马斯克创办了Neurallink神经科学公司,研究重点是创建可植入人脑的交互设备,希望在未来,人脑和计算机可以实现直接的高速交互。
植物设备是人类的未来么?
1. 电池问题
心脏起搏器,由于要维持工作,就必须要依靠电力来驱动。但是传统电池终有耗尽的时候,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一般为5-10年。等到电池耗尽,患者就必须要承担二次手术的痛苦来更换电池。植入脑起搏器的帕金森病人,电池耗尽的时候,全身僵硬,呼吸都变得困难,如果不能及时更换电池,生不如死。
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植入人体,要想实现对人体持续的健康监测,也需要持续的电力来维持,而有的设备则只能维持几个月。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电池就会用尽,一旦出现电量耗尽或者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2.数据安全
2年前,我的同事们就完成了「手机App远程调控帕金森病人脑起搏器」,并且被报道。
简单的说,脑起搏器放入患者大脑之后,并不是立刻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是需要反复调节,找到最合适的刺激参数。手机远程调控脑中植入电刺激器的参数,可以省去患者反复的舟车劳顿,足不出户就可以寻求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新闻,但是一位在亚马逊工作的朋友,看了朋友圈第一时间提到了远程控制的安全性问题。
他的疑问是有道理的,未来世界的安全,其实就是网络安全。只要可以远程控制,那么想让所有患者的起搏器停跳,并不是难事。
如果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植入设备,一旦遭遇「网络战争」或者「黑客攻击」,毫无疑问会成为首选的攻击对象。
3.设备依赖
人类的躯体实在是过于脆弱了。即使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编辑出完美的人类。
但只要是血肉之躯,就会受伤、会疼痛、会衰老,人类的大脑会遗忘、会出错、会忧郁。如果有植入物可以改变这一切。
记忆的芯片,把你看见的东西都储存在云端,可能再也不会遗忘;人工智能芯片可以帮助你做出选择,不再为选择恐惧症苦恼;人工的躯体,可以刀枪不入,不会受伤,不会疼痛;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植入设备可以不断更新,不会衰老。
然而,普通人类的血肉之躯,在设备面前,显得多么渺小。
那么,问题来了?
到了那一天,我们是在人体植入设备?还是在设备里植入人体?
你真的能分清么?
参考文献:
1、Simeral, J. D., Kim, S. P., Black, M. J., Donoghue, J. P., and Hochberg, L. R. (2011) Neural control of cursor trajectory and click by a human with tetraplegia 1000 days after implant of an intracortical microelectrode array. 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8, 025027.
2、Gollakota, Shyamnath, et al. "They can hear your heartbeats: non-invasive securit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41.4 (2011): 2-13.
3、Decod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ignals for direction i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using echo state network and Gaussian readouts.Kim HH, Jeong J.Comput Biol Med. 2019 Jun 1;110:254-264.
4、Burwell S, Sample M, Racine E,Ethical aspects of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 a scoping review. BMC Med Ethics. 2017 Nov 9;18(1):60. doi: 10.1186/s12910-017-0220-y.
5、Rosenfeld JV, Wong YT.Neurobionics and th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horizons. Med J Aust. 2017 May 1;206(8):363-368.

清肠甩脂效果最好的5种食物 减肥“甩脂”见效快,想不瘦都难!
总有人再问,吃点什么能变瘦呢?如下的食物不仅能清肠还能消脂哦。适量合理的少吃的确是有效的减肥方法,但是大部分人都因为欲望和寂寞而不能做到少吃。所以这一次就推荐一些减肥食物,只要将生活中的一部分饮食用以下食物进行替换就能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番茄健康号2023-05-20 12:46:320000明明吃的很少,为什么还不瘦
很多人减肥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每天克制自己,吃的很少,但是体重却维持原样,甚至不降反而升高了。这其实是减肥期的常见现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每天少吃那么一顿,过了一两个星期,看见体重秤上的数字并没有减少,大喊着,为什么减肥没效果。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其实原因很简单。健康号2023-08-01 20:30:4500001对哑铃,5个简单的动作,帮你完成HIIT训练!
HIIT在近年来是一个很不错的训练,受到了许多健身朋友的欢迎,但是HIIT却有一定的困难性。对于许多新手朋友来说,需要你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以及不错的核心力量,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利用简单的哑铃就可以完成的一套HIIT训练,对于新手朋友来说也是很友好的,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套训练只需要我们用到一个简单的哑铃就可以完成,我们做一些弯举和深蹲。健康号2023-07-31 15:51:250001最担心的问题出现了!日趋严重的“白肺”问题,恳请所有人重视!
新冠的传播高峰由北向南,影响正从普遍共识的高龄老人和基础病人,扩散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上。伴随感染基数的全面上升,死亡人数上升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日前,官方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两个名字之间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没有了“肺炎”,按照这个说法,意思是现在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所以叫新冠感染。健康号2023-04-23 16:20:390000这些公认的“好习惯”,正在毁掉你的器官!可惜很多人却不知道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注重健康。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健康知识,导致很多人盲目养生。甚至有一些一直以来你认为的好习惯都是错的,让你在养生的路上越养越伤身体。吃得过饱会伤“心”!吃得太饱了,尤其是吃那些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后,会很难消化。这个时候就会在腹部膨胀,并导致膈肌位置升高,心脏也会因此负担加重。健康号2023-04-24 11:05: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