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

中医之道实际上是保守的

健康号2023-05-14 14:39:260

性味作用强烈的(大毒),加以这样的限制,就是要防止它向有害于机体(伤其正也)的方向转化。性味作用较温和的,也要求不能用过了头,还要注意不要用得太久:“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中医不管从理论、用药等各个方面讲,都是极为保守的,这个和道是相通的。中医为什么崇尚经典,因为“经书”是不变的,为中医思想奠定了基调,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到了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一系列药物病被称为医源性疾病,这是医生在用药品种上的叠架堆砌、剂量上层层加码和长期持续的结果。关于药物治疗终点的辩证观点,应该是:用药治病,用药的目的是为了不用药。

人们去医院看病很容易就查到一些指标异常,然后开了一堆药物来纠正这些指标,焦点都在病上面,而不是在人。中医为什么保守,对于一些有创的治疗,历史上也逐渐淘汰,有毒的中药也用的极为慎重,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未知的敬畏,对道的敬畏。

经常看到一些报道,紧急叫停某个药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副作用,这样的西药太多了,不一一举例。

用药治病需注意分寸。《黄帝内经》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药,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通过一个时期适当的药物帮助,目的是为了帮助机体自稳调节的正常化,恢复健康“以求勿药”,最终摆脱对药物的依赖。

中医学经过历史长期经验总结,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久寒伤阳,久热伤阴”等等。大量长期应用的结果,产生与原来作用完全相反的结果,向原来所期望的治疗目的相反方向转化了去。

一般人们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那么,疾病祛除了就一定健康了么?人类一定要反思治病的过程,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整体,一个药物作用一个机制,往往对全身都有一定影响,只不过很多影响不是立即显现的。

“需要数年内每天都给药”的社会背景,是医药事业的商品化,它的学术背景则是“唯药物论”。而对病人来说,“将求无病,适足生病;将求取药,反成受苦”,受害者当然是广大劳苦大众。

某一作用影响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这部分功能被反复刺激兴奋的结果,必然走向反面,加剧功能失衡,故称“夭之由也”。

人首先是物质的人,人体结构是由各种复杂物质构成的。人又是生物的人,在主体性开放中依靠从外界摄取物质能量来源,进行自组织生成演化以维持生命和健康。所谓甘苦辛酸咸五味克其形,概指饮食一类化学物质,也包括药物这样可被利用以治病的化学物质在内。

下面从用药方面看中医是如何的保守,因为保守意味着对生命的敬畏。

“大”就是过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营养学和药物治疗学方面的“多多益善”的指导思想,是新的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