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63

附子降血压(经方,不正经,一)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7-29 18:56:430

·处方:(单位为克)(嘱咐停用西药降压)

头重脚轻欲倒地。头晕目眩,耳鸣连连。心慌惊悸,稍有大的响动则恐慌不已。为水气上冲,冲头则头重脚轻欲倒地,头晕目眩,耳鸣连连;冲心则心慌惊悸,稍有大的响动则恐慌不已;津不上潮,则口干不渴饮。合舌淡胖苔白腻润,为里阴证。

讲者简介:

经方医学的六经概念是根据症状反应的病位病性来确定的:太阳病-表阳病;阳明病-里阳病;少阳病-半表里阳病。少阴病-表阴病;太阴病-里阴病;厥阴病-半表里阴病。

·辨证思路:

2019年经方论坛第13讲

同理,对于较难理解的“少阴三急下”问题,运用此种思想分析,也就较清晰了。可见,六经八纲就是一把打开《伤寒论》之门的金钥匙。大道至简,有了这把金钥匙,再加上始终理会的读书法,并在临床上反复运用、比对,真正读懂《伤寒论》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临床上,体质素虚之人若患外感,往往见到少阴病这类表证,惟以少阴病本虚,维持在表的时间甚短暂,二三日后即常传里而并发呕吐下利的太阴病,篇中有关四逆辈诸证治,大都属于并病合病之属,而非单纯的少阴病。人之死亡,大都在胃气衰败之时,即太阴病的末期阶段,少阴死证诸条,亦多系二阴的并病,仲景不于太阴病篇提出,而特出之本篇,亦大有深意,病之初起即见少阴这样表证,万不可轻忽大意,以其二三日就有并发太阴死证的风险,必须抓紧时机,予以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微发汗药治之,可救凶险于未萌。

三、病案举例

陈某,女,43岁。2019-04-15首诊

李雷,男,2005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学习期间,抄方于李培生教授和梅国强教授,历时三年有余。工作之后,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同习,遍及诸家,有疑必究,然终有不得解者。后偶遇经方医学,钟胡老学说,习胡冯体系,渐有所悟,施于临床,确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胡希恕先生以毕生精力研读《伤寒论》,运用《伤寒论》,跳出以《内经》解释《伤寒论》的窠臼,提出六经来自八纲,提示了仲景书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系和其精神实质,为后学者真正理解掌握中医学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刻诊:恶寒无热,动则微汗出,头痛鼻塞。头重脚轻欲倒地。头晕目眩,耳鸣连连。心慌惊悸,稍有大的响动则恐慌不已。口干稍苦,无腹胀满痛,大便可,夜尿1-2次。足易冷。舌淡胖苔白腻润,脉沉细无力。

即使使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而不遵循经方理论,即六经八纲理论的指导,那么它也不能称作经方;相反,用经方理论指导的时方,亦可称之为经方。

·病史:今年正月初八在泌尿外科肾结石微创手术,术后医生嘱咐多饮水至今。于2019-03-29日突发高血压3天入院治疗,入院血压183/113mmHg,住院治疗3天稳定后出院,出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窦性心动过速、高脂血症。至今仍口服降压调脂药维持治疗。

·主诉:头晕反复发作3月。

综合分析,辨为少阴太阴合病。

4帖。

关于经方,《辞海》中的定义是:“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张仲景的《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实际上,“经方”不单指《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而是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医学理论体系。

二、六经解读

对于上述论点,较难理解的是“少阴病-表阴病”。传统认为少阴病与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有关,多危急重症,条文中亦可见难治1条,不治1条,死症5条,不可不谨慎。现在提出少阴病乃表阴病,于情于理,一时难以接受。对此,可作如下分析:

一、为经方正名

千百年来,一代代医学家前仆后继地研究《伤寒论》,却未能读懂《伤寒论》,原因何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作了回答,指出了《伤寒论》研究史上“误读传统”的问题。岳美中先生也提出:《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经》六经迥异,强和一起只会越讲越糊涂,于读书临证毫无益处。”

动则微汗出,头痛鼻塞,为表证。恶寒无热,夜尿1-2次,足冷,脉沉细无力,为阴证。

表、里、半表半里三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病性的证。表阴病,类似于传统认识的太少两感,需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强壮解表发汗法治疗。

熟附片10g,茯苓20g,苍术20g,白芍10g,生姜15g,生党参20g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